中国林科院
8月24日,2020年全国林业和草原科技活动周在北京启动,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携手建设美丽中国”。林草科技活动周旨在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让公众共享林草科技发展成果。 启动仪式上公布了第二届全国林业和草原创新创业大赛评选结果,来自全国32家涉林草院校和有关单位的54件作品获奖,涵盖林草一二三产业,涉及林草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林药、森林康养、多种经营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以及林草新经验、新成果推广
2008年12月27日,由广东省清新县林业局组织的《清新县非公有制工业原料林森林经营方案》评审会在清新县举行。与会专家分别来自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热林所和广东省林业局。通过认真审阅,并听取编制单位汇报,最后专家一致认为,该《方案》开创了国内非公有制工业原料林多主体联合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先河,为编制类似的森林经营方案提供经验与借鉴
本文摘要:4月20日上午,南京林业大学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牵头培育研究生协议签字仪式在南林大厦多功能厅举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守攻、副院长孟平及涉及部门、京外各研究所(中心)的领导,我校校长曹福亮、副校长张金池及涉及部门和学院的领导等参加了签字仪式。 签字仪式由研究生院院长杨平主持人
学院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按照“人才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师资队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营造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师资队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2012年有专任教师300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00多人,讲师150多人;博士12人(含在读),硕士100多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2支、科技创新团队1支,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人,学院级教学名师9人。双师素质教师(既有高校教师系列职称,又有其它系列职称)100多人
本文摘要:2009年10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第16届国际木材可用检测大会上,我校史伯章教授(胞弟)因其在木材可用检测研究领域的类似贡献而被颁发“尤其贡献奖”。目前我国共计两位专家获得此奖,另一位为中国林科院的王志同教授。 史伯章教授为我国木材可用检测研究领域的创始人
本文摘要:2009年10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第16届国际木材可用检测大会上,我校史伯章教授(胞弟)因其在木材可用检测研究领域的类似贡献而被颁发“尤其贡献奖”。目前我国共计两位专家获得此奖,另一位为中国林科院的王志同教授。 史伯章教授为我国木材可用检测研究领域的创始人
本文摘要:木塑复合材料是近年蓬勃发展并很快发展的环保新材料。以1998年中国林科院在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人月立项为起点,中国木塑行业内引外联兼收并蓄,经过20年磨砺,大大发展壮大,连结在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多达2000家,年度总产量相似300万吨,其经销总量、消费总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是国内制造业中为数不多需要与发达国家同仁平起平坐的产业。 木塑复合材料是近年蓬勃发展并很快发展的环保新材料
本文摘要:近日,福建省南平市正式成立了南平市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全称“南平市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近日,福建省南平市正式成立了南平市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全称“南平市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据报,福建省建瓯市多家竹制品企业重新加入南平市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月10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中心(以下简称鉴定评价中心)在中国林科院揭牌。鉴定评价中心将为国家林草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发掘利用,提供全面、系统、完整的技术支撑,推动我国林草种业的高质量发展。 成立鉴定评价中心是国家林草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林草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7月17日,2018年第十届中国木结构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市举行。论坛以“木结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中国木竹结构学术界和产业界著名学者、专家和业界精英,围绕国家政策、科研动态、标准与认证、行业应用等多个维度,共同探讨中国木竹结构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与行业升级战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印发对发展木结构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