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洪
椬梧滞洪池有着云林版日月潭的称号,位于云林口湖,虽少了日月潭山水相映之色,却有丰富的湿地生态景观。最初原是台糖农场的甘蔗林,因台风期间海水倒灌后,长年积水不退,让原先的树林成为了现今所见的湖泊。 幽静的椬梧滞洪池分为北池与南池,沿湖设有自行车道,可骑着自行车舒适地探索秘境
▲‘台南市第二期平实营区市地重划区工程’ 荣获“工程生态与环境类”优等。(图/记者吴玉惠翻摄) 社团法人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于108年11月23日颁发工程环境与美化竞赛奖项,台南市政府地政局“台南市第二期平实营区市地重划区工程”荣获“工程生态与环境类”优等奖。 “台南市第二期平实营区市地重划工程”,工程特色采落实生态绿资源保护及LID (低冲击开发) 作为各阶段植栽树木之保护,使土地开发树木存活率达92%,及滞洪设施采100年入流,5年出流设计,所需总滞洪量体20647立方米(含平实公园北池、中池及南池),及区外专管专用排水,亦使周边社区免于淹水,继107年荣获国家卓越建设奖“**施工品质类-公共建设类-特别奖”,再次荣获由社团法人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主办工程环境与美化竞赛“工程生态与环境类”优等奖
凹仔底森林公园全区以生态工程打造,采用大面积草地配合透水铺面、生态沟渠,来涵养地下水并减少积水;并以复层植栽所建构的生态绿网,可提供生物栖息与交流;同时生态湿地区规划的人工落瀑与人工溪流,运用跌水工法之原理,让水源在多层次的流动中获得曝气、沉淀、过滤,辅以水生植物将其自然净化,再进入生态池。 园区西南侧面积达4014平方米、蓄水量2007吨的生态池,除提供优雅景致,还具有滞洪、防灾的功能,此外,夏季时可借由水汽对流原理,引进西南气流,达到降低暑热、调节微气候的效果。而生态池旁的解说教育服务管理中心,符合绿建筑指标,建物之遮阳板、屋顶与壁面间皆有足够距离,可达到节能、增加空气对流之功效;同时设有人性化优质公厕,方便亲子、儿童及行动不便人士使用
你们关于报审天津市静海新城17-19单元03街坊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天津市静海新城17-19单元03街坊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 二、严格按照批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规划审批和监督管理
“慈济内湖园区”开发案引发争议,慈济基金会昨天宣布,在社会没有共识之前会撤回该开发案,同时,慈济基金会将扩大董、监事会组织,邀社会贤达人士参与,进行组织变革。 慈济由基金会副总执行长王端正正式宣布撤案,环团表示乐观其成,也吁慈济要有所作为,让保护区恢复功能。 慈济基金会在2005年向北市府申请将保护区用地变更为社福用地,还计划盖一栋十层楼高的“慈济内湖社会福利园区”但该地位在保护区,属于集水区上应不可动工盖大型建筑,而引发居民及环保团体的反弹
桃园地区因过去农业需要大量挖筑埠塘蓄水,形成著名的“千塘之乡”,计有埤塘数量共2836口,水域面积约2670公顷。 埤塘与生活之关连及记忆,在当地人心中凝聚成独有的“埤塘文化”。 桃园高速铁路车站特定区共有四口埤塘,其中位于本案基地内的青塘园,除将原有埤塘保留规划为灌溉调节滞洪专用区外,并结合公园用地,设置亲水缓坡、景观平台及木栈道,提供民众作为水岸休间游憩空间,亦成为户外生态环境教育、认识桃园埤塘文化的理想场所
渠务署署长唐嘉鸿指出,因应极端降雨、海平面上升、径流因城市发展而增加,渠务署将以上游截流、中游蓄洪及下游疏浚“防洪三招”为基本应对策略;除了参与政府跨部门工作小组,联手应对气候变化带来影响,继续为全港各区进行雨水排放整体计划的检讨研究;亦会参照‘海绵城市’理念,利用绿化天台、透水路面、 仿效天然环境,减少地面径流;并用蓄洪湖泊、河畔公园等达到蓄洪和滞洪的效果。 唐又透露,渠务署是政府部门中的用电大户, 约占政府总用电的10%,将积极于辖下设施加入可持续发展元素,如善用太阳能及生物气等可再生能源,每年可节省相当于约2800万度电,其中沙田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气每年节省约1900万度电,占全个厂房能源需求一半。
第一期前瞻基础建设计划即将在今年执行期满,为了让已经展开的地方建设经费不断炊,今天立法院特别就“是否同意编列第二期的前瞻预算”这个议题,在经济委员会进行初审。 今天在现场准备质询时,其实我相当感慨。 三年前,在同样的立法院群贤九楼大礼堂,在野党立委不断用“钱沾”、“搞鬼”来抹黑、阻挡,甚至不惜丢水球、洒面粉来瘫痪议事,拒绝审议前瞻预算特别条例与第一期预算,无视地方基础建设亟待改善的事实
本生态滞洪景观绿美化工程基地原为台中国际会展中心基地,占地约3万平方米,因前期BOT案于基地内留下大坑洞,为解决景观冲击与安全疑虑等问题,经市府重新规划改造后,成为同时兼具景观、生态、展演、滞洪、排水与调节空气质量等多功能之生态园区,并成为大台中另一知名特色新景点。 园区部分区域采生态加劲挡墙规划,除提升整体安全性外并提可搭配景观造景之环境营造,滞洪空间部分搭配石笼护岸及植生护坡等总共设计约200000立方米容量,自完工后迄今已历经多次强台来袭,有效发挥了滞洪防洪之功能。园区内栽植近400棵乔木及1.6万平方米的灌木,为台中市增加28000平方米的绿色空间,有效降低热岛效应,成为多功能的都市之肺
1235 英亩的土地将被开发为一个住宅社区,在社区和村庄环境中提供各种便利设施、开放空间和住房选择。最终计划将容纳多达 4000 个单位,主要为低密度独栋别墅与公寓住宅及混合用途。规划还将包括数百英亩的受保护湿地、滞洪池、文化资源区、环境和市政保护区、公共设施用地和两个市政学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