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大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故名
本书通过虚拟的主人公小灰的心路历程,用漫画的形式讲述了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复杂多变的算法面试题目及算法的实际应用场景。第1章 介绍了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相关概念,告诉大家算法是什么,数据结构又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用途,如何分析时间复杂度,如何分析空间复杂度。第2章 介绍了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哈希表的概念和读写操作
如果原始数组本来已经接近有序,只需要较少的比较交换次数即可完成排序。比如下面这个数组,只有7和8是逆序的: Nginx 的创始人被抓走了! 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警方于12月12日抓捕了Nginx的发明者Igor Sysoev,以及联合创始人Maxim Konovalov。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智慧飞扬的时代
如果你想登记注册一种属于他们的子公司,现在有三种方式,其一他们登记注册登记,许多人觉得这种方式比较省心,但不知道具体须要几万元,须要多长天数;而要全权子公司登记注册登记,那须要的服务费就会贵一点。登记注册地是他们去办却是找人全权好呢? 他们登记注册地郁闷吗? 许多高管在某种意义上不介绍登记注册地的关键步骤、效率和所须要的物料,这将造成你在业务上耗费大批天数。对高管来说,天数就是钱财,每分每秒钟都须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
我们主要进行关心的就是双重for循环以及其中的交换操作,首先外层循环表示要进行比较的趟数,每一趟都会产生一个最大值或最小值,这也就是冒泡的由来,i的范围限定为i < arr.length - 1,为什么不是i < arr.length呢?由上图可知,当未排序的数组中只有一个元素时,不需要再进行比较了,这时整个数组已经是有序状态了。那么内层循环中,为什么 j 的限制条件 为j < arr.length - 1 - i呢?这个也比较好理解,首先第一次的时候,要把 j 的范围限制在j < arr.length - 1 -0,这样arr[j] > arr[j+1]这样的操作才不会出现数组越界,进行第二趟比较的时候,arr[length -1]位置的元素已经是最大的,不需要再进行比较,这时候就要写成j < arr.length - 1 - 1,总结起来就是j < arr.length - 1 - i 但是我们进一步探究,上面的代码是存在这样的弊端的:加入第二趟排序之后,数组就已经是有序状态了,那么后面的几趟比较是不是非常多余呢?下面介绍冒泡排序的改进 代码都是自己在IDE中实现的,直接全部贴过来了,虽然看起来很冗长,其实关键的核心代码就那么几行,我们来看具体的改进方法,采用的方法就是设置一个flag变量,在当前这一趟比较中,如果发生了元素的交换,那么将flag设置为true,如果这趟比较从头到尾都没有进行过交换,那么最终的flag值为false,直接break退出循环。 用我自己的话理解呢,这个改进就是在之前的单向寻找最大值的基础上,增加了反向寻找最小值,也就是双向冒泡,总体上来讲,鸡尾酒排序要比普通冒泡排序的交换次数要少,但是对于鸡尾酒排序,在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上并没有改进,在完全逆序数组进行排序时,不管是普通的还是改进的,表现得都是非常差
快速排序和前面的冒泡排序一样,也是交换排序的一种,但是他是基于分治的算法思想,元素进行位置交换时可以跨度很大,而冒泡中只能进行相邻元素的交换,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交换次数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讲要排序的序列分成两个子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要比另一部分的所有数据小,然后再按照这个方法对两个子部分也分别进行快速排序,这个过程可以递归进行。 1.一开始选定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5作为基准值,也就是最终排序结果应该是以5为界限划分为左右两边。 2.从左边开始,寻找比5大的值,然后与5进行调换(因为如果比5小的值本来就应该排在5前面,比5大的值调换之后就去到了5的后面),一路过来找到了7,将7与5调换,结束此次遍历
快速排序和前面的冒泡排序一样,也是交换排序的一种,但是他是基于分治的算法思想,元素进行位置交换时可以跨度很大,而冒泡中只能进行相邻元素的交换,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交换次数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讲要排序的序列分成两个子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要比另一部分的所有数据小,然后再按照这个方法对两个子部分也分别进行快速排序,这个过程可以递归进行。 1.一开始选定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5作为基准值,也就是最终排序结果应该是以5为界限划分为左右两边。 2.从左边开始,寻找比5大的值,然后与5进行调换(因为如果比5小的值本来就应该排在5前面,比5大的值调换之后就去到了5的后面),一路过来找到了7,将7与5调换,结束此次遍历
冒泡排序,顾名思义就是整个过程就像冒泡一样往上升。 对于给定的 n 个记录,从第一个记录开始依次对相邻的两个记录进行比较,当前面的记录大于后面的记录时,则交换两个记录的位置。 进行一轮比较和换位后,n个记录中的最大记录将位于第 n 位
本书首先介绍了JavaScript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ECMAScript和TypeScript),其次讨论了数组、栈、队列、双端队列和链表等重要的数据结构,随后分析了集合、字典和散列表的工作原理,接下来阐述了递归的原理、什么是树以及二叉堆和堆排序,然后介绍了图、DFS和BFS算法、各种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计数排序、桶排序和基数排序)和搜索(顺序搜索、二分搜索和内插搜索)算法以及随机算法,接着介绍了分而治之、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和回溯算法等高级算法以及函数式编程,最后还介绍了如何计算算法的复杂度。
快速排序和前面的冒泡排序一样,也是交换排序的一种,但是他是基于分治的算法思想,元素进行位置交换时可以跨度很大,而冒泡中只能进行相邻元素的交换,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交换次数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讲要排序的序列分成两个子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要比另一部分的所有数据小,然后再按照这个方法对两个子部分也分别进行快速排序,这个过程可以递归进行。 1.一开始选定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5作为基准值,也就是最终排序结果应该是以5为界限划分为左右两边。 2.从左边开始,寻找比5大的值,然后与5进行调换(因为如果比5小的值本来就应该排在5前面,比5大的值调换之后就去到了5的后面),一路过来找到了7,将7与5调换,结束此次遍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