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
给定一个二叉树,要求找到该树中指定节点 p、q 的最近公共祖先: 最近公共祖先:对于树的两个节点 p、q,最近公共祖先表示为一个节点 lca_node,满足 lca_node 是 p、q 的祖先且 lca_node 的深度尽可能大(一个节点也可以是自己的祖先)。 下面递归求解 lca_node。递归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如果 p、q 只有一个存在,则返回存在的一个
一、简述红黑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并且是优秀的自平衡查找树,下图为红黑树的示例:红黑树具有以下几大特性:1、根节点为黑色。2、所有节点都是黑色或红色。3、所有叶子节点(Null)都是黑色
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拆分一个表,现在学习如何合并一个表。 CONS 操作符就是做这件事情的。 CONS 操作符的作用就是将拆开的表连起来
2019年3月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冲刺练习009 第1页: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冲刺练习1-10 1.某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m),初始状态为front=rear=m。现经过一系列的入队操作和退队操作后,front=m一1,real"=m,则该循环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 2.能从任意一个结点开始没有重复地扫描到所有结点的数据结构是( )
CIS194 Spring13的Homework 5,有关类型类(typeclass)的作业。 如期而至的周更,这次是Homework 4. 感觉这作业是越来越费脑子了,不过逐渐适应一种新思维模式的感觉很好,而且解出来的一瞬间也十分的有意思。 真是没想到,这个系列还能有3
二叉树(BST树)内结点的删除(3种情况全解) 现在有一棵二叉树查找树如下: 如果在此情况下删除结点,按照结点的位置也可以分为三种处理方式。它和上面将到的没有左子树的三种情况一样只是左右指针的差异。这里不做过多的赘述
遇到计算排列或者组合的问题,总是可以通过回溯的思想来解决。回溯的处理思路,就是遇到了岔路口,按照顺序依次去走每一个小路,当前的小路走不通时, 重新回到上一个岔路口,记录走另一条没有走的路。 可能会有多个岔路,从数据结构的角度去分析,就是一个多叉树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积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积的性质:即子节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节点 将初始待排序关键字序列(R1R2….Rn)构建成大顶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由于交换后新的堆顶 R1 可能违反堆的性质,因此需要对当前无序区(R1 R2 … Rn-1)调整为新堆,然后再次将 R1 与无序区最后一个元素交换,得到新的无序区(R1 R2 … Rn-2)和新的有序区(Rn-1 Rn)
D-oj|求二叉树的深度 题目编号:376 采用先序法建立一棵二叉树,设计求该二叉树的深度,二叉树的数据域类型为字符型,扩展二叉树的叶子结点用‘#’表示,要求可以求多棵二叉树的深度,当二叉树的深度为0时程序结束。 输入描述 循环输入多棵扩展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每棵树占一行,以回车结束,每棵二叉树中结点之间以空格隔开 输出描述 输出各二叉树的深度,每次输出后面都换行 输入样例 输出样例 解题思路: 遍历二叉树两支,lnum表示左半支的最深处,rnum表示右半支的最深处,最后比较lnum和rnum输出最大值,即为二叉树深度。 代码: 完整代码:
我们可以把由“0”和“1”组成的字符串分为三类:全“0”串称为B串,全“1”串称为I串,既含“0”又含“1”的串则称为F串。 FBI树是一种二叉树1,它的结点类型也包括F结点,B结点和I结点三种。由一个长度为2^N的“01”串S可以构造出一棵FBI树T,递归的构造方法如下: 1) T的根结点为R,其类型与串S的类型相同; 2) 若串S的长度大于1,将串S从中间分开,分为等长的左右子串S1和S2;由左子串S1构造R的左子树T1,由右子串S2构造R的右子树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