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宏研究组主要从事多细胞生物自噬分子机制、调控机理方面的研究,现因科研工作需要公开招聘博士后、助研及副研4-5名。 研究多细胞生物自噬起始的机制,特别是钙信号在自噬起始方面的作用;研究不同细胞、不同组织间自噬的非自主调控;研究自噬在细胞可塑性方面的功能。 1. 具有(或近期即将获得)生物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接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并熟练掌握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方法
1、开发液质联用技术表征抗体类蛋白药物的结构和表达后修饰,以及降解产物; 2、建立蛋白组学技术鉴定新靶点受体蛋白质序列; 3、开发建立用于抗体类药物在临床前和临床药代动力学液质联用定量分析方法; 4、承接和提供公司其他部门对生物大分子类的鉴定鉴别需求; 5、管理公司蛋白质谱中心仪器设备和指导研究助理人员。 1、具有生物医学专业类,如生物化学专业,从事过大分子质谱,蛋白质组学、非变性质谱或交联质谱等相关的博士研究生毕业生; 2、有生物质谱分析(蛋白质组学,或非变性质谱,或生物大分子质谱)经验; 3、熟悉蛋白质化学,大分子高级结构,生物物理或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 4、具有蛋白质谱工作经验,熟悉LC-MS,LC-MS/MS操作和分析,如熟悉OrbitrapQ-TOF Q-TRAP仪器操作和数据分析; 5、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沟通技能,工作认真严谨。
B.了解物理特定领域之概括面相。 数值方法、固态物理、物理专题、普通物理、量子力学(一)(二)、量子物理、计算物理、狭义与广义相对论、半导体的光学性质、物理的数学方法(一)(二)、光纤光学原理、生物物理概论、台湾科技产业、同步辐射概论与应用、专题研究、固态物理(一)、计算材料、物理漫谈、统计力学导论、凝态物理概论、应用物理实作、半导体元件制造(一)(二)、天文学、半导体物理、光电子学、傅氏光学、应用光学、光电系统概论、量子资讯与量子计算导论、光电实作、物理专题、光纤光学原理、光电漫谈 C.将概念、模型、或实际问题及定量化之数学能力。 D.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半岛体育讯】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钓鱼 台国宾馆隆重举行,半岛体育双聘院士阎锡蕴教授荣获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1和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共授予112名杰出科技工作者。 阎锡蕴教授长期从事肿瘤学研究,在肿瘤新靶点发现和成果转化方面做出了创新和系统性贡献。“纳米酶的发现”与“纳米酶的应用研究”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应用研究拓展到疾病诊疗、绿色能源、环境治理、食品加工 、基因工程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中国科研人员在自己开创领域的全球领跑
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 (IoPP - Institute of Physics Publishing),隶属英国物理学会,非盈利性出版机构,是全球最大的物理及相关学科的信息传播机构之一。其出版物涵盖物理学各个方面,学科范围不仅包括理论物理,应用物理,还包括了一些交叉学科,如生物物理,医学物理等。 该出版社还出版其他学协会的期刊,比如中国物理学会、欧洲物理学会、德国物理学会、欧洲光学学会、国际计量局、伦敦数学学会、国际原子能机构、瑞典皇家科学院、放射保护学会、医学物理和工程学会、中科院等离子所和中国力学学会、意大利里雅斯特国际高级研究生院等
8月10日,顾忠泽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专项之“人体器官芯片的精准介观测量”项目中期总结会议在我院召开。来自南京大学的陈洪渊院士、苏州大学的柴之芳院士、中国药科大学的王广基院士、南通大学的顾晓松院士等30余名行业内专家,就项目计划的总体目标、科学问题与技术指标进行了交流与指导。 会议开始前,与会专家参观了研究院,顾忠泽教授向各位专家介绍了器官芯片项目的研究进展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科学技术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尺度向纵深演进,学科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生物物理学作为一门多学科技术交叉、多尺度综合观测的学科,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技术以及数理、化学思维方法来研究复杂生命现象,寻找和解释生命活动中的基本规律
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为目标主导启动的第二批广东省实验室之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担任实验室主任,sun865.com:林建华教授担任特别顾问。实验室由深圳市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同举办,深圳湾实验室以深圳健康科学研究院为直属研究机构,协同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以及相关领域具有研究基础和应用优势的单位合作共建
2023年2月21日,《益生菌制品 乳酸菌类 后生元》团体标准宣贯会在北京召开,多位权威机构的知名专家与主流媒体齐聚现场。 据悉,该标准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制定,于今年1月9日正式发布,主要适用于以乳酸菌类益生菌为菌种生产的后生元制品的生产、检验和销售。作为我国后生元领域的第一个团体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对中国益生菌和后生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17年8月18日,Ting Lu教授的报告在浙江大学生物实验中心404会议室举行。该会议由研究所陈新教授主持,报告中Ting Lu教授阐述了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环境和农业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为了利用微生物的潜力进行各种开发,一个根本的挑战是破译在空间和时间上不均匀的微生物生态的基本规则。 为秉承“明德弘药”院训,进一步活跃学院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创新学术思想,助力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建设,推动科研发展,浙江大学药物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以“明德弘药论坛”作为活动平台,邀请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生物工程系Ting Lu教授来浙江大学作学术报告:Bottom-up Assembl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Modeling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