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
本资料集系连结到KML(Keyhole Markup Language)档案清册,该格式是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语法标准的一种标记语言(markup language),采用标记结构,含有嵌套的元素和属性。由Google旗下的Keyhole公司发展并维护,用来表达地理标记。根据KML语言编写的文件则为KML文件,格式同样采用的XML文件格式,应用于Google地球相关软件中(Google Earth,Google Map Google Maps for mobile...),用于显示地理数据(包括点、线、面、多边形,多面体以及模型...)
孟凡德,201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任教师。主要从事土壤污染修复、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科研任务3项、参与国家“三十五”重点研发计划耕地地力影响化肥养分利用的机制与调控项目
上世纪90年代初,千年尺度气候事件首次在格陵兰冰心中发现,揭示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年均温伴随着千年事件的发生可在短短数十年间可改变8-16°C,这意味着气候演变的非线性特征——当达到一个临界点之后,气候系统可能发生突变。为有效预测和应对全球变暖背景下可能发生的突变事件,降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气候突变这一科学课题,自发现以来一直是气候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大洋环流型的转变在气候突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人将从古气候重建和气候模拟两个方面,回顾突变事件的空间特征、触发机制和全球各圈层的响应机理,讨论目前面临的科学难题,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2009年9月15日,在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第61届会员大会上,青岛市获得了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办权,为A2+B1级,将于2014年4月-10月在青岛市百果山森林公园举行。2011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林业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花卉协会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本届展会中文主题暂定为"让生活走进自然",英文主题为"From the earth for the Earth"
沙市中学学生在日前结束的2021-2022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中取得突出成绩,共获得省一等奖2项、省二等奖8项、省三等奖16项。其中,获得省一等奖的是2009班陈文杰同学、2010班汪雨涵同学。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英文名为Chinese Earth Science Olympiad,缩写为CESO)是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地球科学竞赛活动,旨在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地球科学的能力,为参加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做准备;同时为对地球科学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供进一步提高的机会,以发现、培养和选拔一批地球科学青少年人才
Living Earth Television (以下简称LETV)是一个致力于通过源自各国本土的纪录片来增进世界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的非盈利组织,主要通过电视播放,创作教学材料,提供在线资源等途径把纪录片呈现给观众。LETV寻找源自各国本土的纪录片,并与原作者一起转换并制作纪录片的多语言版本。我们希望通过具有文化性的翻译,将纪录片地道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时间:2022年11月25日8:30 报告人:冯新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冯新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创新群体首席科学家,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入选者,曾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近日,我院蔡祖聪教授课题组程谊副教授收到了国际SCI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EUR J SOIL SCI)主编Jennifer Dungait教授正式邀请,加入该期刊编委会,出任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负责土壤碳氮循环领域相关稿件的审理工作。 EUR J SOIL SCI创刊于1950年,双月刊,最新影响因子为2.818,属土壤科学类经典期刊,JCR分区为Q1(属学校TOP期刊)。该期刊致力于土壤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传播和推广,刊登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短讯、书评和评论
邯郸市十大科技创新团队“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 我院“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获评邯郸市十大科技创新团队,孙玉壮教授为创新团队领军人才。 2016年九月,邯郸市委、市政府对在科技创新中取得重大突破的高层次创新团队进行表彰,共评选出包括孙玉壮教授“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在内的10个科技创新团队。 孙玉壮“资源勘测研究创新团队”,长期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煤地质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水专项等国家级项目十余项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同时也带来了隐私、敏感信息保护方面的棘手难题。数据脱敏措施层出不穷,K-Anonymity,L-Diversity,T-Closeness,以及相结合的微聚集算法,能够在保证数据效用的同时,最大化防止隐私数据泄露,本次学术报告详细讲解了T-Closeness的原理、用来计算两种概率分布距离的EMD(Earth Mover ‘s distance)算法和三种基于T-Closeness微聚集的数据脱敏算法原理,并在数据集上实验了三种微聚集算法,查看了生成簇大小、时间成本和数据效用等实验结果,最后分析得到的实验结果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