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s
工厂检查 文档审核:在现场考核前,帮助企业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审核,确保符合中国CFDA的要求; 生产管理规范(GMP) 国外制造商 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与CFDA法规的整合,法规变化应对策略,及核整改。 国内制造商 从体系建立、运行、审核、整改几个阶段为企业提供服务。 拥有接受CFDA考核的长期经验,帮助企业合理避免程序失误的经验,以及严格的模拟考核
GMP是英文单词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的缩写,它最初是由美国坦普尔大学6名教授编写制订,20世纪60-7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以法令形式加以颁布,要求制药企业广泛采用。中国自1988年正式推广GMP标准以来,先后于1992年和1998年进行了两次修订。 GMP要求在机构、人员、厂房、设施设备、卫生、验证、文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产品销售与回收、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自检等方面都必须制订系统的、规范化的规程,通过执行这一系列的规程,藉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 防止不同药物或其成分之间发生混杂; 防止由其它药物或其它物质带来的交叉污染;防止差错与计量传递和信息传递失真; 防止遗漏任何生和检验步骤的事故发生; 防止任意操作及不执行标准与低限投料等违章违法事故发生; 制订和实施GMP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证人们用药安全有效;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药品生产企业,使企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实施GMP是政府和法律赋予制药行业的责任,并且也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实行药品质量保证制度的需要----因为药品生产企业若未通过GMP认证,就可能被拒之于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之外
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打造的深圳园山智汇谷案例成功入选第二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即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优秀实践(UN SDG Good Practices),本案例中包含3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评选”是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起,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优秀实践,旨在认可和推广与SDG相关的、可持续、可复制的行动。 本次评选中,由中国方面(政府、机构或企业)提交,并最终入选的项目有29个,深圳园山智汇谷项目正是其中之一
为了履行这一使命,ERF首先在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欧洲组织了一系列区域磋商会议,在2017年整理了跨部门利益相关者(包括教育部、学术界和国际民间社会)的经验和建议。这些区域性建议在2017年12月的首届 ForumBIE 2030大会上提出。在该会议上,ERF得到了国际授权,在磋商的基础上制定了《平衡与包容性教育的道德、原则、政策和实践全球指南》(Global Guide of Ethics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Balanced and Inclusive Education)
流感与COVID-19 (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 流感病毒对婴儿及怀孕妇女的健康威胁不容忽视,而孕妇施打流感疫苗,除可预防自身感染,并能为将出世的宝宝提供多一层保护。国外有研究显示,怀孕妇女施打流感疫苗,自身罹患呼吸道疾病的情形至少降低36%,宝宝出生后六个月内感染流感病毒的状况也减少了63%。疾病管制局呼吁准妈妈们,趁着公费流感疫苗开放全民接种的时机,尽速接种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