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
9月24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海南省陵水县召开2013年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暨农药废弃包装物安全处置项目启动会,海南省植保植检站、海南大学、植保(中国)协会及陵水县政府及有关市县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项目由全国农技中心、海南省植保植检站与植保(中国)协会共同组织实施,项目实施重点是对种田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中的骨干,农药零售商及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增强他们安全用药意识,提高用药水平,改变乱扔农药包装物陋习,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今年计划在陵水县、三亚市开展18场培训,培训1000多人
为适应绿色农业发展需要,推广普及植保绿色防控技术,针对临河区西红柿种植基地番茄潜叶蛾危害严重,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月1日在临河区曙光乡举办了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现场培训会。本次培训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玉海和王凤鸣出席并主持,来自曙光乡的植保工作人员、农技推广员、西红柿种植户等20余人参加了培训。 曙光乡是临河区最早的蔬菜种植区域,临近城郊多年的种植需要改茬轮作,近几年西红柿面积逐年增加,农户急需要掌握新的种植技术,为此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西红柿的栽培、田间管理、市场行情的分析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培训,培训会上大家积极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听课感悟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对于提出的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10月18日下午,在山南市农科所示范园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米玛次仁和同事们正在对玉米种子进行筛选鉴定。 现场,米玛次仁手里拿着籽粒玉米向记者介绍,籽粒玉米引种示范及栽培技术研究对于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丰富农作物种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还将继续进行籽粒玉米引种试验示范,同时把筛选后的优良品种进一步投入到山南市沿江粮食主产区,保障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运用到大田生产中。 近年来,山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青稞粉垄栽培技术研究、籽粒玉米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蔬菜地方品种保护及优良品种示范等科技项目,做到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实现了粮食增产并丰富了我市的“菜篮子”
立夏过后,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病虫害防治是关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本月起实施,通过立法明确防治责任,规范防治规程和防治方式,鼓励专业化、绿色防控,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总结实践经验,完善了监测预报制度,细化了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并设专章对专业化病虫害防治进行规范管理,鼓励和支撑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防治责任作出明确规定
三季度进入用肥淡季,农资市场进入相对的“空窗期”,省农资集团主业系统在上半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乘势而上,打出“组合拳” 下好“先手棋”,多措并举夯实市场,为即将到来的秋肥保供和全面完成年度任务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主业系统所属各分子公司,立足所在区域作物特点,围绕经营的核心产品,以“品牌+产品+作物+技术”相互交叉融合的模式,在业务区域采取下田农技指导、召开乡村“坝坝会”、作物种植培训会、技术交流会、开展“夜间观影”流动宣传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宣传作物病害防治、科学施肥等内容。通过打开农民“话匣子”,既帮助种植户增强了科学种植知识,又收集了种植户的痛点、难点问题和需求,在带动公司产品宣传的同时,又与农民兄弟交朋友,为农民兄弟排忧解难,真正走进农民的“心窝子”,为下一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奠定了基础
病虫害一直都是农作物的“头号杀手”。一旦虫害爆发,果实、叶片等器官都可能遭到误破坏,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如今,围绕农药零增长行动,各级农技部门通过病虫测报灯以及其他植保仪器,提升了监测调查数据上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使得病虫害中长期预报准确率大大提升
“比学赶超在田头”农耕趣味运动会在新源村举行,来自全镇近60位家庭农场主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以春夏秋冬为主题,设置了大量富有趣味性同时兼顾农业生产实用性的比赛项目。无论是下田插秧还是人工收割,都让农场主们在活动现场好好体验了一把甩开膀子出大汗的感觉
为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促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现农业绿色发展,10月30日,县农技推广中心在蔡家桥镇格瑞家庭农场菊花基地召开全县有机肥替代化肥现场会。市土肥站、县农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县种植菊花大户等20余人参加。 近年来,县农技推广中心致力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针对蔬菜、菊花、茶叶、水稻等主要作物,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田间试验示范,依靠科技助推生态农业发展
山东老肥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始于2015年,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公司与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农业大学院校企合作,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农技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营产品:大豆发酵有机肥、鱼粉发酵有机肥、海藻发酵有机肥、肉粉发酵有机肥,鱼蛋白、冲施肥、叶面肥等系列产品 公司生产的系列肥料及先进的立体平衡、科学施肥新理念,得到了农民的普遍认可
进入7月,通化市气温急剧上升,日间最高气温经常维持在30℃以上,同时,伴随着普遍性降雨等,为玉米、水稻发生严重的病虫害提供了可能,特别是气候满足水稻稻瘟病大发生的要求。为此,通化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通过“通化市政府网站”、“通化农业推广”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关于全市近期做好水稻稻瘟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地也启动病虫害防治预案,尤其是辉南、柳河、通化县水稻种植面积大的县,防治压力进一步增大,他们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加强培训、提高监测频次、提前防治等措施,加大对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工作。 入夏以来,通化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组织农技人员近1100余人次,深入全市各个乡镇,重点对玉米、水稻进行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及田间中耕培土、追肥、抗旱排涝和种养复合模式管理进行指导,全市防灾减灾技术服务覆盖面积累计200万亩(次),主要病虫害防治面积70万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