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
中国-新西兰联合深渊深潜科考队27日在新西兰奥克兰表示,首次中国-新西兰联合深渊深潜科考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顺利完成,两国科考人员借助载人潜水器到达克马德克海沟最深点。 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科考船10月6日从中国三亚起航,10月31日自奥克兰的港口前往西南太平洋最深处超过1万米的克马德克海沟,开展首次中国-新西兰联合深渊深潜科考。11月25日,科考船只完成第一航段任务,返回奥克兰的港口
身为一名民航人,一名安检员,保障旅客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地是我们的责任和目标。同样,我也是一名中国的青年人,心中也有对祖国的一腔热血。 近期,香港发生的扰乱机场行为,各界人士都发出声援,开展为祖国护旗的行动
微室分系统厂家-由于电磁波能量在海水中传播容易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的越厉害,所以要与潜艇(特指隐藏在水下的潜艇)进行通信,只能使用甚低频和极低频波段,也就是俗称的长波电台,可穿透十几米到几十米深的海水,少数超长波电台甚至可以穿透上百米深的海水。 微室分系统厂家-不过,长波电台的建造难度很高,系统非常庞大,天线阵由几十上百座铁塔组成,发射机的功率也特别大,通常要达到上千千瓦,不仅技术难度高,造价也是相当昂贵,全世界只有几个国家能独立研制建造长波发射台,我国就是其中之一。 微室分系统厂家-我国第一部大功率长波电台工程(代号5901)于1958年在大同开建,建造期间还经历了苏联撤回专家事件,但在各方面努力下,还是于1965年竣工,在当年就进行了首次对潜通信试验,并于1966年开始进行通信执勤任务
当中国在某一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后,外界就会迅速将其与军事用途联系起来,而最新的例子就是水下滑翔机。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1日报道,当中国海翼-7000在世界最深海沟完成5751米的下潜测试后,中国军方对其产生兴趣。报道称,中国研究人员刚完成一次水下滑翔机的首次测试任务,它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深度最大的水下滑翔机,正在挑战由美国海军水下滑翔机保持的纪录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全域旅游的发展,我国公民出游规模不断增长,旅游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各式各样的旅游项目层出不穷。玻璃栈道、漂流、水上运动、滑雪滑冰、热气球、高空跳伞、蹦极、攀岩、潜水等一大批充满刺激和挑战的高风险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的喜爱。 高刺激伴随着高风险
近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体与集成项目负责人、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在华南理工大学开报告会,为该校师生讲述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背后的故事。他介绍,“蛟龙号”的设计团队中有许多一线设计师是刚毕业大学生!而且“蛟龙号”有六成配件是纯国产的! “7000米级‘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上试验的成功,表明我国的载人深潜技术已经迈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国际深潜界树立起了设计深度海上试验的一个新标杆。”崔维成如是说
据中央电视台消息,7月21日凌晨三点,中国载人深潜进行5000米海试,“蛟龙号”成功下潜。今晨5时许,蛟龙号潜水器已达4027米左右,突破去年创下的3759米纪录。 “蛟龙号”继2010年创下3759米的下潜深度纪录后,再次起航冲击5000米深度纪录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根据评选颁授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组织考察、统筹考虑,产生8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28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交大1949届造船系校友黄旭华院士入选“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1940届数学系校友吴文俊院士入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5月23日,首次下潜人员深潜归来接受“洗礼”。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月23日在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北坡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第一潜。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搭乘“蛟龙”号成功下潜至4811米,水中时间8小时50分,海底作业3小时11分
海洋装备,是中船重工主打的战略装备,也是中船重工科研生产能力体系最全面、技术实力最强、总体规模最大的战略型产业。 中船重工立足自主研发,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当前海洋装备领域已覆盖海洋防务、海洋运输、海洋开发、海洋科考以及相关的研发、设计、建造、集成、试验等,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海洋装备供应商。 海洋防务装备是中船重工立足我国海洋安全和国防建设需要,设计建造的各型水面舰艇、核潜艇、常规潜艇、水中兵器等海军装备,以及海警、海巡等公务船舶,致力于打造海、岸、空、天、电、网六维一体的海防管控体系,为捍卫国家安全和利益提供坚实保障 中船重工海洋运输装备顺应国际航运需求,积极推进低碳、节能、高效、绿色环保型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及高技术船舶的研制,打造了一大批经济安全高效的新型船舶和特色船舶,助力航运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