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物理
纳米绝热材料是一种由纳米微粒聚结而成的拥有三维网络的轻质纳米多孔结构材料,是目前轻的固体材料。材料具有低密度(0.02~0.2 g/cm3)、高比表面积(400~1200 m2/g)、高孔隙率(90~99.9%)、低介电常数(k=1.0~2.0)、低热导率(0.005~0.025 W/(m·K))等物理特性,在保温绝热、防火阻燃、隔音降噪、高能物理、光学、电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在***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几代物理学家的努力下,月博会员登录入口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高能物理实验室和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国的高能物理研究通过国际合作发展壮大,从最初以人员交流为主发展到能够主导并实质性参与国际大型物理实验,从过去主要围绕高能加速器的建造扩展到今天包括非加速器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领域在内的多学科的全方位的国际合作。 高能物理是中美科技合作交流的开端
黑体的主要功能是产生一定温度下的标准辐射。因此在温度计量中主要用于检定各种辐射温度计,如光学高温计、红外温度计、红外热像仪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黑体的用途已经不局限于在温度计量方面的应用
12月30日,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组织专家对散裂中子源2023年度运行计划进行了评审。专家组由来自近代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核数据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10位专家组成。本次会议采取线上方式进行,夏佳文院士担任组长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究所粒子天体物理研究中心从1977年以来,一直从事高能天文实测研究和物理分析,研制成功球载高能X射线望远镜系列,实现了我国对宇宙活动天体高能辐射的成功观测。 1990年以来,在国家921载人航天工程一期中,本中心承担了“X射线探测器”的研制任务,该仪器成功装载于神舟2号留轨舱进行空间飞行和观测,实现了对宇宙伽玛射线暴等高能爆发现象的空间观测;在嫦娥一号工程中,本中心承担了探月卫星X射线谱仪研制项目,该卫星已于2007年10月发射,目前仪器工作正常。 2、探测器电子学、数据获取电子学、数据管理与通讯
2020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会同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组织工艺验收专家组对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进行了工艺验收,条财局郑晓年局长主持会议。工艺验收组由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12名专家组成,何多慧院士任组长。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相关报告,审阅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现场考察,经过认真、深入的讨论,认为项目全面完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各项建设任务,性能指标全部达到且部分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
2017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礼堂二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等出席学院成立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国科大副校长苏刚主持,丁仲礼校长讲话
刘翔,兰州大学教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强子物理研究。目前,已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D》(Physical Review D)、《物理快报B》(Physics Letters B)、《欧洲物理杂志C》(European Physics Journal C)等国际著名物理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80多篇研究论文,其中发表于美国物理学会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系列的论文有170多篇,并受邀为《Physics Reports》撰写长篇综述。其研究成果被引用一万余次,对世界各大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强子物理研究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科学家的诗与远方是什么? “与其说我在工作,不如说我是一位好奇的观星者。从纷杂的光谱中,我看到了宇宙的生命。” 这样诗一般的句子,出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天体物理学家郝蕾之口
4月12日逝世的东华大学的郁铭芳院士; 3月28日逝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卢世璧院士; 3月27日逝世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周俊院士; 3月20日逝世的清华大学的李道增院士; 3月15日逝世的武汉大学的宁津生院士; 2月24日逝世的东北农业大学的蒋亦元院士; 2月23日逝世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周同惠院士; 2月23日逝世的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沙庆林院士; 2月15日逝世的华中科技大学的段正澄院士; 2月14日逝世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的孙儒泳院士; 1月24日逝世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李方华院士; 1月19日逝世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方守贤院士; 1月7日逝世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池志强院士; 1月4日逝世的清华大学的蒋洪德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