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车
本文摘要:(原标题: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成功苏醒,转入第十五月昼工作期)我国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又一次通过14天极低温考验,分别于2月18日6点57分和2月17日17点55分完结月夜“休眠状态”,不受光照顺利自律苏醒,转入第十五月昼工作期。目前证实各设备状态较好,工况长时间,月球车将向西北再行向西南移动,实时在新的目标点行经观测,按计划积极开展第十五月昼工作。目前,“玉兔二号”月球车总计月面行经367.25米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干细胞药物、公共卫生防控智能解决方案、医药物资保障统计平台……在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会场上,我国科技战“疫”的各项成果和新进展集中亮相。 科技是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从快速的病毒基因测序和先进的检测手段、疫苗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到数字化信息化的社区疫情防控和管理,科研工作、科技攻关在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规模开发月球表面资源时就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如何获得足够而且经济的能量源是个大问题,聚变和裂变反应固然能产生大量能量,但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核反应堆造价不菲,行星际的空间资源开发应该倾向于就地取材。 据国外媒体报道,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然卫星,也是唯一一颗质量较大的卫星,科学家设想了多种在月球上建设外星工厂的情景,其目的就是利用月球上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庞大的金属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大量的热能资源。其中热能资源的一方面就是来自太阳的光照,月球表面只有极为微量的稀有气体,近似于真空环境,如果在月球表面建造太阳能发电站,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太阳能,然而来自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还提出了一种方案,使用大型反射镜和斯特拉发动机打造成一个大型月球发电站
优质完成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深圳、陕西、河北、甘肃等各地政府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大型展览活动,展览由中国探月工程、月亮文化艺术、科普互动体验、航天遥感应用等展区组成,展品包括众多高仿真模型和探月题材的艺术作品,如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的1:1高仿真模型、嫦娥一号卫星、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等模型。 此外,还展出了中国探月工程已实施的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和再入返回飞行任务中的发射、绕月、落月、返回等环节的大量珍贵实物,如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携带的五星红旗、嫦娥三号月基天文望远镜、嫦娥二号CCD立体相机等,全方位呈现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 现场还设置了科普互动展区,参观者可体验操控“玉兔号”月球车模型、通过虚拟天文望远镜观看月球面貌、测量自己在太阳系各行星上的不同重量等项目
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9日电(记者 周舟)美国蓝色起源公司9日在华盛顿发布了一款名为“蓝色月亮”的月球车。该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表示,公司有望在2024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美国副总统彭斯3月提出,要在2024年前将美国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
新华网华盛顿1月1日电(记者林小春)美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近日从中国嫦娥三号在月球上的着陆点上方飞过,并拍下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在月面上的照片。 在美国航天局官网最新发布的照片上,“玉兔”号呈现为一个小小的亮点,在其附近还有另一个稍大的亮点,那是嫦娥三号着陆器。由于拍照时月球上正是日落时分,两者在月面上投下了长而清晰的阴影
在刚刚过去的12月20日,中国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将9颗卫星送入太空。然而这一次不寻常的发射,只是中国航天“超级2019”的一个小小注脚。 截至目前,中国今年已实施33次航天发射,如果再算上拟在本月底择机发射的长征五号遥三火箭,那么2019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将达34次,有望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年度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
对月球探测而言,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近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总指挥叶培建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度向公众揭秘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长远安排。按照计划,中国将在未来在月球建设拥有的科考基地,具体位置应该位于月球的南极附近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完成第二月昼工作,再次迎来月夜。25日凌晨,月球车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此前,嫦娥三号着陆器于24日凌晨进入“梦乡”
印度将于本月发射第一颗绕月飞行器“月船1号”,上面将携带11台探月仪器。其中,一台名为月球撞击探测器的无人探测装置最为重要。据印度媒体报道,“月船1号”的项目主管安纳杜拉伊介绍,月球撞击探测器质量为29公斤,由印度自行研制,它就像帽子一样装在“月船1号”的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