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
8月23日10时27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高分九号05星、多功能试验卫星和天拓五号卫星升空,卫星随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高分九号05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所属航天东方红有限公司研制的光学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信息保障。 多功能试验卫星将在轨对通信、导航、遥感等新技术进行试验验证;天拓五号卫星将在轨对船舶、航空器、浮标及物联网等信息采集新技术进行试验验证
本文摘要:2019年9月19日14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采行一箭五星的方式顺利将“珠海一号”03两组卫星升空升空,卫星成功转入预计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点燃降落。汪江波摄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平冲云霄
新华社莫斯科3月14日电 记者刘洋 俄罗斯航天集团14日说,该机构当天成功将载有三名宇航员的“联盟MS-12”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俄航天集团网站当天发布公告说,莫斯科时间14日22时14分(北京时间15日3时14分),“联盟MS-12”载人飞船由“联盟-FG”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目前飞船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并将在飞行6小时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提到火箭,现在的人对它都比较熟悉了,但是人类想利用火箭来克服地球的引力并探索太空的奥秘却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 早在14世纪的中国明朝,有一位叫万户的军中工匠,制造了一把“飞天椅”,并在椅子后面捆绑了47支“飞龙”火箭,试图乘坐它上天飞行。点燃火箭后,“飞龙”火箭把座椅推向半空,万户随手握着的两只大风筝飞了起来
日本从种子岛宇航中心发射H⑵运载火箭资料图。 日媒称,日本政府“宇宙开发战略本部”6月29日批准了确立未来10年基本方针的《宇宙基本计划》修订案,增加了与美国合作发射多颗小型卫星等内容。关于日本国内的航天产业范围,明确提出了在本世纪30年代初期实现范围翻番的目标
不久前,“人民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引发广泛关注。“人民一号”卫星将丰富人民数据的数据来源、数据产品和数据应用,标志着人民网进军航天大数据领域。 互联网时代,一切信息皆可成为数据
3月10日0时28分,中星6C卫星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0次发射。 中星6C卫星由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企业运营管理,采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提供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服务。中星6C卫星是一颗新增广电专用传输卫星,将定点于东经130度,星上设计25个C频段转发器,覆盖中国及周边、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南太平洋地区
您可以通过添加更多关键字或使用过滤器来优化搜索。 选择部门 机加工分厂 热表与非金属分厂 特种焊接分厂、部装分厂 电气分厂 科瑞工业研究所(事业四部)、科技发展部(科技委办公室) 运载火箭总装分厂 运载火箭总装分厂、防务装备总装分厂、飞行器总装分厂、阀门分厂 运载火箭总装分厂、飞行器总装分厂 部装分厂 阀门分厂 防务装备总装分厂 防务装备总装分厂、部装分厂 飞行器总装分厂、防务装备总装分厂、特种焊接分厂、阀门分厂、科技发展部(科技委办公室) 选择专业 工业工程、机械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等相关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宇航制造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 机械工程、化工机械、制冷与低温工程、工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 机械工程、化工机械、制冷与低温工程等相关专业 机械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 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 材料加工工程等相关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 电子封装、材料、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 电气/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软件及通信工程相关专业 自动化、控制工程、电气/电子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等相关专业 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 飞行器设计等相关专业 搜索
问:复合材料的应用是什么?由于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好,比强度、比刚度高,可用于制造飞机机翼和前机身、卫星天线及其支撑结构、太阳能电池翼和外壳、大型运载火箭的 壳体、发动机壳体、航天飞机结构件等。 2、汽车工业。由于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振动阻尼特性,可减振和降低噪声、抗疲劳性能好,损伤后易修理,便于整体成形,故可用于制造汽车车身、受力构件、传动轴、发动机架及其内部构件
在这次飞行中,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 NS-23 火箭在升空一分钟后,其 BE-3 发动机发生严重故障,导致助推器损坏,发射中止系统自动启动,同时其紧急逃生系统加速无人太空舱向上飞行并远离助推器。最后太空舱的降落伞展开,安全降落在地面。 NS-23 任务并没有搭载任何太空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