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内
江苏富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淮上明珠温泉度假村座落在洪泽县洪泽湖畔老子山镇,整体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按照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标准兴建,集温泉沐浴、住宿美食、会议娱乐、康体保健、生态旅游、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全新型山水温泉旅游项目,于2009年元月9日正式对外营业。 淮上明珠老子山温泉出口水温常年保持在70℃左右,经国家权威部门鉴定,富含锶、氟、磷、钙、硒、钾、氡等20多种微量元素,是国内罕见的保健型温泉。露天温泉区是中国首家道教主题文化温泉区,分“十区 38泡”:热身区、VIP SPA区、老子养生文化区、游泳区、石泉区、花草池区、美容池区、地热廊区,各种大小功能不一的温泉池区,能坐、能游、能卧,静动结合,设施齐全
“中国西部茶海”是湄潭以茶叶为主题注册的农业观光公园,面积约20平方千米,含县城、永兴、核桃坝三个景区,是中国西部地区茶文化旅游示范区。 湄潭凭水得名,以茶闻名。现有茶园12万余亩,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有东到杭州喝龙井,西到湄潭品翠芽之美誉
4月27日,党组书记、主任高文带领帮扶干部到武都区黄坪镇杨务村,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高文一行通过实地走访查看、与村两委干部和贫困户交谈了解,详细询问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以及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现状以及存在困难和问题,并围绕帮扶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对“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5+1”专项提升行动,以及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整改等重点任务进行了对接和安排部署。 高文指出,今年是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及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将认真查找帮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把帮扶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真正做到扶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以前把我的30多间村屋出租给打工者时,难以核实对方身份,也不知道屋子的用途。现在政府引入物业管理,这些信息就一目了然。”昨日,白水塘城中村房东王先生表示
在农村,大多数青壮年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纷纷外出打工,继而造成了大多数农村家庭劳动力缺乏,影响整个村子脱贫致富和产业发展。近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威远县镇西镇川主村虽然也面临青壮年劳动力缺失问题,但却创造性地成立了一支“乡里乡亲帮帮队”,妥善解决了村里劳动力不足问题,成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川主村地处镇西镇南大门,与自贡市贡井区成佳镇及威远县新店镇相邻,辖33个村民小组,1300余户4000余人,有党员97人,党小组9个;村内交通便利,村民勤劳,大头菜种植历史悠久,香脆可口,畅销全国
原州区:对村巡察让老年饭桌不再“孤单” 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在哪里,巡察组的关心关注就跟进到哪里。四届原州区委第一轮巡察严格按照上级巡视巡察机构指导督导要求,着力推动巡察工作向基层延伸。目前,已初步完成对三个镇党委所辖44个村党组织巡乡带村延伸巡察,其中区委第三巡察组紧盯重点问题,解决关键问题,督促解决了一些村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年饭桌”问题
板梁村历史久远,初建于宋末元初,强盛于明清时代,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整个古村占地3平方公里,背靠象岭平展延伸,依山就势。村前视野开阔,小河绕村而下,三大古祠村前排列,古驿道穿村而过,石板路连通大街小巷
一、基本概况: 高丘镇位于镇平县西北28公里处,西与内乡接壤,南依王岗乡,北邻南召县.全镇面积171.69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7.1万亩,共辖29个行政村,466个自然庄,3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346人(2017年)[1],交通纵横,省道248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二、历史沿革: 1948年设高丘区,1958年建高丘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150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韩营、史岗、家河、桥沟、上营、秦营、谷营、门岗、陈营、李沟、野鸡脖、徐营、傅寨、孙湾、凤翅山、徐沟、先师庙、崔岗、唐沟、靳坡、丁张营21个行政村
东方网记者刘歆4月1日报道:2016年桃香新韵桃文化节,今天在奉贤青村镇开幕。苏宁易购沪上首家农产品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同时落地奉贤青村镇解放村。据了解,市民可以在在苏宁易购众筹平台进行桃树“认领”,参与桃树的管理和采摘等环节
山泉镇桃源村位于老成渝路26公里处是川西坝子水蜜桃发源地,“中国桃花诗村”的所在地;是全国十佳小康村、省级文明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桃花故里的核心景区所在地。是龙泉驿区创建省级生态区打造的重点生态村之一,全村幅员面积6.62平方公里,耕地2227.5亩,15个村民小组,人口2810人,农户861户。近年来,桃源村为了更好的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展开工作,加大交通、文化、环境卫生、饮用水水源等基础建设力度,从2007年到2013年间分别对村内公路沿线50余户农房进行了立面风貌改造,新建了村民健身广场两处、综合文化站1个、桃文化陈列馆1个、生态健身游步道6条(2万余米),多功能广场30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6个、打造景观景点10余处、公共厕所7座(星级厕所2座、生态厕所3座)、日处理污水300吨集中处理站1处以及村内植被恢复工程建设、生态绿化、安全饮用水工程等(村内绿化覆盖率达到81.3%),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优化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文明整洁有序的新农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