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
克洛德·莫奈(m:w: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始人非马奈莫属,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当推莫奈。是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美术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AI科技不断演进,机器人的能力恐怕已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全球第一个超现实主义派的AI人工智能艺术家艾达,日前亲自出席英国国会听证会,回答AI与艺术创作间的关系。尽管艾达有独特思考逻辑,也举办过画展,但被部分人士批评作品没感情,充其量至是复制重组,要完全取代人类的创造力恐怕还不可能
本文摘要:波兰艺术家JacekYerka(吉斯凯·尤科)建构的难以置信的超现实主义绘画被称作“四方”有一种奇特的视觉——转动画像你不会找到各个角度画面的景观带入彼此。波兰艺术家JacekYerka(吉斯凯·尤科)建构的难以置信的超现实主义绘画被称作“四方”有一种奇特的视觉——转动画像你不会找到各个角度画面的景观带入彼此。 吉斯凯·尤科以富裕表现力的作品闻名一般来说还包括怪异的怪物梦幻的风景和非凡的建筑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大自然无所不在,德国摄影艺术家 Erik Johansson 以这样的概念进行影像后制,先自行拍摄大量现实影像照片,再透过后制完成脑海中的想像,创作出超乎现实、以假乱真的影像创作,让观者们纷纷叹为观止。 来自德国柏林的摄影艺术家Erik Johansson,非常专长于影像的修改与创新,他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事物,经过重组与后制,创作一系列超现实主义风格影像作品。他认为,摄影是捕捉内心想法的工具,相机让他得以完整收集现实生活的材料,协助他实现脑海中的想法
这是2018年西班牙剧院的绝佳选择。 从1月18日开始,二十位演员将由布兰卡·波蒂略执导的路易斯·布努埃尔改编电影“消灭天使”(1962年),该片强调将禁闭作为虚假救赎的观念。 一个国家或一个大陆的个人,家庭监禁
擅于超现实主义风格摄影的俄罗斯女摄影师 Katerina Plotnikova 把童话中的这些梦幻构想搬入创作,拍摄了一组女孩们与森林里的小动物的作品,邀请小狐狸、小刺猬、孔雀一同参与,连蛇都到场了! 以草木花叶为背景,淡妆和素雅着装的女孩,若没有野生小动物的加入,这组作品也许就是单纯好看梦幻的小清新写真,但有了小动物的加入,这一系列画面就显得不再平凡。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亲昵,仿佛是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象征,寓予画面更深的意涵。 特别的是,加入拍摄的野生动物里,居然有两只蛇,它们分别爬在两个模特儿的身上,着实有点令人心惊惊
这部来自于塞维瑞·祖拉沃斯基的非主流、超现实主义电影就是像是一部繁杂的社会政治寓言,折射出波兰的国情,以及对波兰人民的态度。 一位18岁的女作家塑造了一个20岁的男性,他没有过去和未来,只生活在作家所[展开全部] 这部来自于塞维瑞·祖拉沃斯基的非主流、超现实主义电影就是像是一部繁杂的社会政治寓言,折射出波兰的国情,以及对波兰人民的态度。 一位18岁的女作家塑造了一个20岁的男性,他没有过去和未来,只生活在作家所想象的现实空间,这个男主人公坚守着他唯一的信仰:去寻找虽然已经离他而去,但却仍是他的至爱的玛格达... 2009年波兰电影节银狮奖、**男演员奖、**服装设计奖、**音效奖[收起部分]
由香港艺术馆及巴黎庞比度中心联合筹划、“法国五月”重头戏之一的“超现实之外—巴黎庞比度中心藏品展”,明起于香港艺术馆开放公众入场,逾百件由巴黎空运到港的大师级作品,包括达利的《威廉・泰尔》(William Tell)等,首度于本港展出,引领观众游走超现实主义浪潮,探索欧洲灾后创伤的崩解重生。 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对现代插图和绘画作品有深远影响,所以欣赏这次展览的作品会倍觉亲切,有别于一般藏品展,尤其是小朋友,可能会看得到自己作品的影子~ 另外,藏品展有一个小朋友专区,里面有一些专门设计给小朋友的玩意,令小朋友可以在玩耍中感受藏品的艺术气息,还有小小纪念品可以带回家。 “超现实之外—巴黎庞比度中心藏品展” 日期:即日至9月15日 地点:香港艺术馆2楼专题厅 票价:优惠票$15/成人票$30
《牛津通识读本全集(单本分册,全50册)》-azw3 牛津通识读本:亚里士多德的世界(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人生的意义(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卡夫卡是谁(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印度哲学祛魅(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古典哲学的趣味(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哈贝马斯(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哲学的思与惑(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我们时代的伦理学(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政治的历史与边界(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法哲学:价值与事实(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犹太人与犹太教(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现代日本(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社会学的意识(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维特根斯坦与哲学(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缤纷的语言学(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西方艺术新论(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资本主义(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达达和超现实主义(中文版)
大卫·林奇的《双峰》是美国90年代最为着名的电视剧之一。曾荣获1990年美国电视评论协会大奖,1997年美国金球奖**男女主角奖,1991年美国艾美奖8项大奖,1991年美国广播协会**电视剧奖,而大卫·林奇也因此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这部剧集与大卫•林奇的电影作品有很大不同之处,人物众多但个性分明,故事线索分支不多但剧情峰回路转,许多人被Lora的死亡之迷所吸引,也为侦探怪异的侦破方式着迷,虽然到最后也在电视版本中也没交代谜底(虽然林奇宣称他在第二集告诉了观众凶手是谁了),但对人类欲望中产阶级的生活的剖解的相当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