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
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和文化素养,掌握一定声乐、钢琴、器乐演奏、钢琴伴奏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基本技能,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素养的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和研究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设置: 声乐、键盘、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和声学、合唱与指挥、艺术概论、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音乐教学法、歌曲钢琴伴奏、歌曲写作、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曲式与作品分析、器乐、音乐美学、音乐欣赏、形体与舞蹈、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 就业方向: 幼儿园、小学以及艺术院校音乐教师;社会儿童艺术培训机构、青少年宫的音乐教师、辅导员
波西米亚狂想曲 Bohemian Rhapsody是2018年上映的美国英国传记电影。 本片是对皇后乐队、传奇主唱弗雷迪·莫库里以及他们音乐的致敬盛宴,这是一段充满爱、痛苦、接纳和音乐的旅程。 弗雷迪·莫库里(拉米·马雷克 饰)曾是希思罗机场的一名普通搬运工,对音乐满腔热血的他,与布莱恩·梅(格威利姆·李 饰)、罗杰·泰勒(本·哈迪 饰)、约 翰·迪肯(约瑟夫·梅泽罗 饰)组成皇后乐队
《中古文学研究》丛书全面、细致、深入地整合了当下中古文学与文化研究领域的最新、最权威成果,力求通过中古文学与文化研究辐射中国中古时期社会的整体风貌。本套丛书具体包括编年体文学史形态的研究、中古家族与文学关系的研究、文学与文化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文学语言的研究、佛教与文学之关系的研究、专体文学史的研究等10个专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套丛书是中古文学与文化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集成,是中古文学研究的重大工程项目,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中央音乐学院名师直播专业课程体系讲解,全程多机位高清直播, 保证学员的每个音符、音节都能准确无误的掌握。 将中央音乐学院课程完整的录制好供学员反复学习,包括钢琴、声乐、合唱指挥等10余门专业,让学员在学音乐的路上不再受年龄、地域等限制。 刘俊,音乐素养培训专家,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音乐素养等级考试教师资质证书”培训课程导师
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在钢琴的发展过程中和音乐史上都占据着无可比拟的地位。 阿方索·伦达诺于1853年出生于意大利科森扎普罗旺斯的卡罗莱。他从小酷爱音乐,在钢琴演奏方面表现出了天赋和才华,10岁时就被那不勒斯音乐学院录取
北德克萨斯大学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音乐课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音乐学院之一。作为第一所授予爵士乐表演学位的音乐学校,该地也是著名爵士乐团One O'Clock的所在地,该乐团已经获得了六项格莱美奖提名! 虽然音乐课程的学业繁忙,但每学年的演出都超过1000场,这为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参加合唱和音乐会,并且为学生提供了从本科到博士所需的资源。学校以创新为基础,从20世纪40年代开设第一个爵士学位课程开始,学院还创建了一个独特的实验音乐和媒体中心
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经典名曲(全新增订版)(七版) 从装懂到听懂,现代音乐简史:爵士、蓝调、民谣、摇滚、庞克、嘻哈……生活中总是没人理解你,但你一定能找到一种音乐懂自己。 人类的生活从此进入了崭新美好的境界... 本书将西方音乐史娓娓道来,以时代为经,以音乐家为纬,尝试以视觉引导的方式,带领读者进入西方音乐的堂奥。我们将漫长的音乐史分成“1600年以前的音乐面貌”、“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国民乐派”、“现代乐派”等六大阶段,介绍各阶段重要的音乐家,详述其重要作品,并旁及音乐家身边的重要人物,配以不可错过的音乐知识,另外,音乐家的生平大事年表,也是读者查询时的好帮手
抗战时期,以国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培正、培道中学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中高等院校内迁粤北,坚持烽火中办学,它们均已成为了如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培正中学等学校的根脉与传承所在。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岁月里,一众师生坚守教室,坚持教育报国,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烽火课堂画卷。 2019年5月,韶关、清远、梅州、云浮四市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正式启动
2017年1月10日晚,中央歌剧院将在音乐总监、指挥家杨洋的率领下,以交响乐团、合唱团近200人的豪华阵容,来到琴台音乐厅的舞台,献上这部音乐巨人暮年时登峰造极的呕心之作——《第九交响曲》。 一生必听的交响乐作品,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作曲:贝多芬 出品人:袁平监制:刘云志、鞠雄志、杨雄指挥:杨洋领唱:郭橙橙、牛莎莎、李爽 2017年1月10日晚,中央歌剧院将在音乐总监、指挥家杨洋的率领下,以交响乐团、合唱团近200人的豪华阵容,来到琴台音乐厅的舞台,献上这部音乐巨人暮年时登峰造极的呕心之作——《第九交响曲》。
近来以拍摄书店里的影像诗系列纪录片为人所熟知的导演侯季然,他的运镜总带有一种淡然的诗意和怀旧感,同时并不过于激情。或许正是这种影像特质,在以民歌40年为主题的纪录片《四十年》中,他将焦点自“民歌四十”这个闪亮的标签移开,而是更望进交织成那个时代中的这群人,他们的生命故事。 侯季然说话的语调和他的电影给人的感觉很像,不疾不缓地,偶尔出现一些极为精准而优美的词句,这或许和他在创作这条路上,与文字的熟悉度有关,相较于许多科班出身或是在片场基层打滚做起的导演,侯季然反而是从写影评和担任影展编辑开始接触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