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
从诗歌的发展史分:汉语诗歌可分为旧体诗和新诗。 旧体诗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词。一般说来,古典诗歌发展最完备、最成熟的形式是格律体,大致在唐初,故以此为界,之前的诗歌形式如四言诗、骚体诗、乐府诗、歌行体等均称为古体诗,格律诗则称为近体诗
专营各类电影、文化、文学和学术书籍。如有出版计划,欢迎电邮至typesetter.publishing@gmail.com洽谈。 香港作家舒巷城在1921年9月12日生于香港,我们在2021年9月,回顾舒巷城的文学作品正合时宜,舒巷城创作过小说、散文随笔、旧体诗词、新诗,相当全面,其中以小说、诗歌较具成就,本讲将以舒巷城较重要的小说和诗歌作品,略作回顾评说,其中包括舒巷城的短篇小说代表作〈鲤鱼门的雾〉、长篇小说代表作《太阳下山了》,以至《回声集》与《都市诗钞》中的诗作
诗讲座3《生命挤压如鬼影:重读秀陶》 《生命挤压如鬼影:重读秀陶》 地点:诚品书店松烟店3F Forum(台北市信义区烟厂路88号) 秀陶(1934-2020)定居美国多年,以对散文诗持续的思索与创作,奠定诗坛位置,与商禽的散文诗双星辉映。本场座谈向这位现代派诗歌大将致意,邀请其老友向明,以及中生代散文诗健将李长青,交流关于秀陶的记忆与阅读,并邀请熟悉台湾现代诗的学者李癸云主持。 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著有学术专书《诗及其象征》、《结构与符号之间》、《朦胧、清明与流动》、《与诗对话》,以及期刊论文数十篇
最近打工诗人许立志的自杀,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诗歌尤其是底层诗歌的关注,诗歌界也在讨论底层经验如何生成美学等问题。但是在我看来,我们也有必要对当代诗歌的评价标准进行反思。梳理新时期以来诗歌史的源头,我们可以发现“三个崛起”奠定了此后诗歌发展的主要倾向,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等文章在诗歌与文学界影响深远
《声动千载──中国人凭歌寄情的故事》 书名:《声动千载──中国人凭歌寄情的故事》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爱唱歌、爱听歌的民族。中国第一本文学经典,由圣人、大教育家孔子删订的《诗经》,就是一本歌词集。风、雅、颂就是民歌、庙堂的歌、祭祀的歌朝会的歌
刘育龙诗集,分六辑:那些历史、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那些告白、那些诗意。内容涵盖面广泛,既关照历史时事、国族问题,也书写自身情愫、与诗对话。 刘育龙,祖籍揭西河婆,1967年生于柔佛士乃,在华人新村长大,从小就是个爱发楞和幻想的人
中新网吉隆坡9月17日电 (张玮琦)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主办的第十六届花踪文学奖16日晚揭晓,中国作家残雪荣获“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 在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见证下,世华媒体集团兼星洲媒体集团执行董事张聪为残雪颁奖,并由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潘碧华代为领奖。 残雪透过视频发表得奖感言说,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让世界各地的华文写作者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同一个伟大的文化传统之中,并且都在以各自的方式为宏扬这个传统而努力
人民网长沙12月29日电 昨天上午,梁尔源诗歌朗诵会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湖南省的诗人、诗歌爱好者和文学社团学子等400余人共襄这场诗歌盛宴。 本次朗诵会分为爱国篇、生命树、时代风、人间情、山水悟5个篇章,由湖南朗诵艺术家曾致、刘明艳、谢红等朗诵了梁尔源新诗集《镜中白马》中的17首优秀作品
徐志摩诗歌的特点:徐志摩诗歌很有自己的个性;他的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此外,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
曲竟玮,1983年生,黑龙江东宁人。文学博士,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访问学者。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诗、影视文学、俄罗斯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