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史
摘要: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学人小传 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英语语言文学专家、翻译家、教育家、作家。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任西南联大助教,1947年考取英国牛津大学 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 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 思
郭英杰老师专著:《喧嚣的文本——庞德研究》 作为一个喧嚣的文本,庞德《诗章》的文学价值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在于它熔个人主观的人生感悟、体验、冥想与人类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客观存在为一炉,借助宏伟奇特的结构和丰富庞杂的内容,形成“一道玉石与泥沙俱下的飞瀑”,从而在现代美国诗歌史上蔚为奇观。借助文本理论和互文性视角,会发现《诗章》不只是诗歌艺术文本,它还是人类文化文本、社会历史文本、政治经济学文本和道德哲学文本。当然,《诗章》在本质上是一个杂语纷呈的文本,是由各种所指和无数话语组成的符号集合体,充斥着纷繁复杂的意义,因此对它的解读也充满了开放性
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保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澳门新浦京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375句,2484字(四库全书版本),为中国古代流传下来最长的诗篇
本网讯 “洁白的仙鹤,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飞到理塘就返回”。仓央嘉措一首精典的诗篇,让向往“诗和远方”的人们记住了“天空之城”理塘。7月31日,2020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节之诗歌文化峰会在理塘县毛垭草原举行
论帕特·巴克战争小说中的创伤书写 刘胡敏;(50-56) 阈限的跨界性和创造力:论布莱恩·卡斯特罗跨国写作中的嗅觉景观 刘鲁蓉;黄忠;(64-71) 论吉奥诺乡土小说的物之力与水叙事 张兆龙;罗顺江;(72-78) 论莱斯利·费德勒文化批评的种族观念与性别意识 傅婵妮;段传铬;(127-134) 种族、知识与存在:当代美国非裔批评家路易斯·戈登的文化批评 李蓓蕾;谭惠娟;(135-142) 论德拉布尔《红王妃》中的多重叙述声音 王苇;(150-156) 被质疑的个人记忆——论哈维尔·塞尔卡斯《骗子》中的历史叙事与谎言 尹倩云;(157-163) 一个人的诗歌史:评张子清教授的《20世纪美国诗歌史》 王光林;(164-167) 把握战后世界文学总体性的尝试——评《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 徐兆正;(168-172) 比较文学的未来: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第22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比较文 杜红艳;(173-178) 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 (179) 与当代外国文学类似的杂志,也很不错哦!
最近打工诗人许立志的自杀,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诗歌尤其是底层诗歌的关注,诗歌界也在讨论底层经验如何生成美学等问题。但是在我看来,我们也有必要对当代诗歌的评价标准进行反思。梳理新时期以来诗歌史的源头,我们可以发现“三个崛起”奠定了此后诗歌发展的主要倾向,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等文章在诗歌与文学界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