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LaTeX 2021是一种基于ΤΕΧ的排版系统,它非常适用于生成高印刷质量的科技和数学类文档。这个系统同样适用于生成从简单的信件到完整书籍的所有其他种类的文档。LaTeX广泛应用于学术报告、 Paper 、学术的撰写和制作,熟练地掌握LaTeX是在学术界生存的必备基本技能之一
11月26日上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重点学科第二十三期哲学沙龙在线上举行。本期沙龙邀请学科成员程丽君博士进行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60余人参与。报告由李广宇博士主持
10月26日,生物医药研究院邀请了天津市特聘教授青年学者、天津医科大学卓越人才计划入选者、博士生导师孙华冰教授在呈贡校区力行楼1301报告厅进行了以“DNA链间交联和损伤机制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讲座。研究院相关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其他学院相关专业学生到场听取了学术报告。 本次讲座,孙华冰教授就DNA链间交联这一科学问题详细介绍了相关研究的历史起源、产生原理、影响因素、研究手段以及生物学意义等;同时,就以DNA链间交联为基础的代表性抗癌药物的研发及其代谢和作用机制也进行了详细阐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对于自己的形体和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而因妊娠分娩等损伤而造成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比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和盆腔器官脱垂等并发症的确发病率不低。 为了提升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水平、为了共同提高对女性生殖功能的保护能力,更好地促进女性健康,加强妇产专业同仁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经验共享,上海百佳妇产医院特举办此次“女性盆底与生殖功能呵护”专题学术会。 本次学术活动邀请了韩国、上海、浙江的妇产科专家,包含有学术报告、现场手术分享、热点问题讨论及疑难病例分析等精彩内容
5月24日(周四)下午在梁林校区1号楼506学术报告厅,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陈道勇来我院作题为《具有复杂结构的单分子组装体的精确构筑》的学术报告。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8年);2011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各一项(第二获奖人),担任《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化学通报》编委。1991年和199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分别获理学硕士、博士学位
2022年4月29日,应省重点实验室邀请,福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李卫东博士作了题为《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的线上学术报告,会议由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成主持,化学工程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部分师生百余人参会。 李卫东博士结合自己丰富的论文发表、期刊编委、文章审稿的经验,对英语科技论文的结构、科技英语的表达和投稿过程三个方面为大家做了全面的讲解。针对中英文科技论文引言的区别;如何撰写出引言的层次感、逻辑感;引言书写注意事项;表格与插图的绘制技巧;结果与讨论的关联分析;结论与摘要的区别;摘要的结构与层次递进;亮点与致谢的撰写技巧;时态、语态表达方法;科技英语表达常见错误;SCI期刊分类;投稿模板等多个师生关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案例丰富,内容含金量高,启发性大,实用性强
12月14日晚,杭州师范大学张国强老师应邀在线上为机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和部分教师作了题为“腔磁振子混合系统中的双稳与相变”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机电工程学院许业军老师主持。 张国强老师首先详细报告了腔磁振子混合系统中的双稳与相变的物理原理及其产生机制,并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全面阐述了其与合作者在自旋波量子克尔效应诱导的频率移动和双稳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而重点介绍了他们基于自旋波量子克尔相应的宇称对称破缺提出的量子相变理论方案
岗位职责: 1、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教学、教研等方面的工作; 2、承担本专业课程的讲授任务,组织课堂讨论; 3、指导学生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工作; 4、承担课程辅导和答疑,作业和考卷批改等工作; 5、协助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组织和指导实验与实习教学工作; 6、参加编写、审议新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主持或参与教学方法研究; 7、参加学术活动撰写学术报告; 8、参与教学改革的研究或改革试点工作,为教学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提供建议; 9、完成教学部门主任安排的其他任务。 2、具有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和一定的教学研究工作经验; 3、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和互联网的使用技巧; 4、具备教育心理学知识,较强的授课能力; 5、具有很强的中文表达能力,普通话标准,口齿伶俐; 6、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讲课生动活泼,知识面宽广; 7、热爱教育事业,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
5月13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邀请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贺德华教授作了题为《从丙三醇和CO?制丙三醇碳酸酯催化体系的探索》学术报告。化工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会上,贺教授介绍了二氧化碳羰基化合成丙三醇碳酸酯的优点及现有催化剂体系,针对该反应受热力学限制的问题,提出引入光源、寻找高效催化剂的解决思路
金世明教授 医学硕士,广东健康产业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等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 金世明教授在健康科普理论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诣,近年来从事中医药文化、在中医养生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作的题为“中医养身保健的智慧与方法”的学术报告,从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医药文化的角度分析当代人类疾病的主要病因,提出“养生重在养心、治病莫忘治心”等健康长寿的法宝。特别在中医药文化及中医养生等方面有许多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