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厅级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确放疗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理事,河南省老年学会常务理事。 脑胶质瘤、肺癌及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图像引导适形调强放疗及综合治疗。 图像引导适形调强放疗、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恶性脑胶质瘤项目获得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资助,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2项
学校坚持“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建丝路名校”发展目标,把项目和论**在河西大地上,在讲好、写好、演好、画好河西上下功夫,致力于“产出一批标志性的成果,扶持一批河西研究的专家,培养一批服务河西的名人”,致力于研究、凝练和形成“河西成果、河西风格、河西气派、河西精神”。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研服务与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及医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学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甘肃省财政厅、教育厅转发财政部、教育部、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先后修订并颁布实施管理14项。 《河西学院科学研究项目资助管理办法》院办发[2015]5号;《河西学院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设的若干办法》(院办发[2015]6号);《河西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院办发[2015]25号;《河西学院科研平台考核管理办法》(院办发[2016]7号);《河西学院学术交流管理办法》院办发[2017]6号;《河西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立项配套资助比例调整补充规定》院办发[2017]6号;《河西学院强化学风建设和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试行)》院办发[2017]9号;《河西学院科研平台设立管理办法》(院办发(2017)45号);《河西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院办发[2017]51号);《河西学院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办法》(院办发[2017]51号;《河西学院科研创新与应用校长基金项目管理办法》(院办字[2018]30号);《河西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院办字[2018]30号);《河西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院办字[2018]42号);《河西学院科研业绩认定考核及津贴发放办法》(院办字(2018)49号)
为了推动、激励我院师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为此,上海工商经济进修学院决定对参加校外各类竞赛获奖者予以奖励。为规范对各类竞赛和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获奖者的奖励,特制定本办法。 (一)经学院批准参加,由政府部门举办的地厅级以上的各类竞赛和专业技能竞赛
2007年度江西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对外宣传工作,在公司党委领导和集团公司有关部门指导下,以提升企业形象和扩大企业知名度为出发点,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在国家及省部级报刊上稿30篇,市以及地厅级报刊上稿25篇。 其中省部级的有《中国建设报》上稿3篇;《建筑安全》杂志9篇;《中华建筑报》10篇(不包括其中组照三张照片);《施工企业管理》杂志1篇;《中国工程建设通讯》杂志4篇;《建筑业动态》杂志2篇;《建筑政工研究》杂志1篇。 其中地厅级的有《老友》杂志2篇;《经济晚报》3篇;《江西工人报》8篇;《江西建筑业》杂志1篇;《江西省建设会计通讯》杂志1篇;《当代江西企业》杂志3篇;《江西建工报》3篇;《赣江建设》杂志4篇;
电力建设研究所是学院直属的电力建设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解决电力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运行中提出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电力企业提供研究与试验条件、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 研究所目前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创新团队。专职研究和试验人员36人,外聘专家5人,其中教授1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9人,其中博士13人,2011年被认定为吉林市输电线路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主持完成省级成果2项,地厅级及校级项目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获厅级教学成果壹等奖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项。主持在研省级、厅级项目各1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1项。主编、参编教材及著作6部,在《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2篇(EI收录11篇,北大核心期刊收录8篇)
滇西大傣医药学院2017年承担地厅级科研项目2项,获国家级项目子项目立项1项,地厅级资助科研项目2项、校级资助项目3项,学院立项院级项目6项。本年度全院共发表科研论文5篇。科研成果《傣医药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被西双版纳州政府采用,经州十三届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同意,于2017年12月21日以政府办公室文件(《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傣医药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西政办发〔2017〕110号))印发
周克全(1960、9—),男,汉族,籍贯山东,管理学硕士,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二级),甘肃省政府参事,甘肃省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是公共经济(政府经济)管理学和管理学。近年先后主持并完成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行政学院协作项目等省部级课题6项、地厅级课题9项,公开出版《政府经济理论与实践》、《甘肃经济政策取向研究》、《电子商务与甘肃实践》、和《甘肃发展研究报告2013》等专著和教材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向甘肃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提交咨询研究报告10余篇,其中5篇获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1989.06—1994.05 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市场处干部、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其间:1989.10—1990.10中建一局三公司锻炼) 1996.07—1998.07 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市场处处长(其间:1997.04--1997.08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学习;1997.08—1998.07挂职任广东省湛江市市长助理) 2004.06—2008.08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其间:2007.11—2008.01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8.08—2015.0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其间:2011.09—2012.01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负责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林业、人民防空工作。 分管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局、市人民防空办、市林业局。 联系市邮政管理局、重庆铁路办事处、民航重庆监管局
作为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并列为“三大改造”对象之一的手工业,不仅与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密切关联,对工农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浙江省作为传统手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在手工业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短缺等客观因素制约下,将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对其进行劳动上的分工协作,是当时提高生产效率相对较好的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