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厅级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确放疗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理事,河南省老年学会常务理事。 脑胶质瘤、肺癌及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图像引导适形调强放疗及综合治疗。 图像引导适形调强放疗、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恶性脑胶质瘤项目获得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资助,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2项
2007年度江西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对外宣传工作,在公司党委领导和集团公司有关部门指导下,以提升企业形象和扩大企业知名度为出发点,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在国家及省部级报刊上稿30篇,市以及地厅级报刊上稿25篇。 其中省部级的有《中国建设报》上稿3篇;《建筑安全》杂志9篇;《中华建筑报》10篇(不包括其中组照三张照片);《施工企业管理》杂志1篇;《中国工程建设通讯》杂志4篇;《建筑业动态》杂志2篇;《建筑政工研究》杂志1篇。 其中地厅级的有《老友》杂志2篇;《经济晚报》3篇;《江西工人报》8篇;《江西建筑业》杂志1篇;《江西省建设会计通讯》杂志1篇;《当代江西企业》杂志3篇;《江西建工报》3篇;《赣江建设》杂志4篇;
电力建设研究所是学院直属的电力建设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解决电力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运行中提出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电力企业提供研究与试验条件、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 研究所目前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创新团队。专职研究和试验人员36人,外聘专家5人,其中教授1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9人,其中博士13人,2011年被认定为吉林市输电线路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滇西大傣医药学院2017年承担地厅级科研项目2项,获国家级项目子项目立项1项,地厅级资助科研项目2项、校级资助项目3项,学院立项院级项目6项。本年度全院共发表科研论文5篇。科研成果《傣医药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被西双版纳州政府采用,经州十三届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同意,于2017年12月21日以政府办公室文件(《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傣医药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西政办发〔2017〕110号))印发
1989.06—1994.05 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市场处干部、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其间:1989.10—1990.10中建一局三公司锻炼) 1996.07—1998.07 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市场处处长(其间:1997.04--1997.08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学习;1997.08—1998.07挂职任广东省湛江市市长助理) 2004.06—2008.08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其间:2007.11—2008.01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8.08—2015.0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其间:2011.09—2012.01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负责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林业、人民防空工作。 分管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局、市人民防空办、市林业局。 联系市邮政管理局、重庆铁路办事处、民航重庆监管局
作为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并列为“三大改造”对象之一的手工业,不仅与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密切关联,对工农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浙江省作为传统手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在手工业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短缺等客观因素制约下,将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对其进行劳动上的分工协作,是当时提高生产效率相对较好的一种选择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部社会制度比较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创新工程“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中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项目首席专家。中央党校省部级地厅级班主讲教员,曾获中央党校教学优秀奖
张定贵,出生于1970年9月,贵州关岭人,民族学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主持完成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主持完成两项省级社科课题,参与十数项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课题研究,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贵州社会科学》《贵州大学学报》《安顺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安顺学院主讲《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屯堡文化研究专题》《贵州历史文化专题》等课程,撰有《屯堡地戏与屯堡族群社会》(独著)《屯堡村社教育》(合著)等学术著作。安顺市市管专家,2020度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先锋",兼任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贵州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屯堡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顺市屯堡文化学会副会长,安顺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等
急救创伤病房(含EICU)是我院为适应创伤救治特点于2013年专门成立的科室,隶属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目前创伤病房开放床位46张,EICU开放床位15张。共有医护人员60余人,其中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生导师7人,硕士12人,在读硕士2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中级职称17人,是一支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健全合理的医学专业学术队伍
“核探测技术及核电子学”学科团队是以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为主要专业方向的团队,该学科团队目前由技术物理研究所第二、第三和第五研究室构成。多年来,一直从事核测厚仪表、X射线测厚仪、放射源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从事核物位探测及核仪表开发和核仪表检定及放射性环境检测、卫生评价、辐射防护及相关服务等方面工作。经过学科调整,团队逐步侧重放射源安全监控网络建设研究和重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等基础性研究,为服务龙江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