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
2022年11月16日晚上,学院顺利举办了第三期钱塘规划论坛《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及规划议题》专题线上讲座,讲座嘉宾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的彭翀教授,此次讲座由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苏飞老师主持,通过腾讯视频会议举行,吸引了广大校内外师生参与聆听。 彭翀教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博导、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此外还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与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科会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专家。 讲座开始,彭教授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展开话题
陈光亭,男,汉族,1965年4月出生,浙江磐安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4月加入中国***。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导
徐群杰,博士,教授,博导,从事能源电力材料和电化学研究,现任欧洲冠军联赛下注-betvip365 亚洲版官网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欧洲冠军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电镀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欧洲冠军市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和欧洲冠军市电子学会电子电镀专委会执行主任;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7项国家基金项目和其他项目30多项,在《Advanced???Energy???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5次获得欧洲冠军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三等奖、欧洲冠军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欧洲冠军市优秀发明金奖;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项,其中技术转让(许可)9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欧洲冠军市“四有好教师”(提名)、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欧洲冠军市育才奖、欧洲冠军市曙光学者、欧洲冠军市青年科技启明星、欧洲冠军市白玉兰科技人才基金和欧洲冠军市人才发展基金等称号
题 目:“有机光伏电池受体材料的设计合成” 报告人:周二军 研究员/博导(国家纳米太阳集团官方网站中心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周二军,男, 国家纳米太阳集团官方网站中心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物理化学专业。2001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太阳集团官方网站院化学所有机固体实验室,师从李永舫院士,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4年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理化学研究所(RIKEN)从事太阳集团官方网站研究工作,2014年以中科院“百人计划” 加入国家纳米太阳集团官方网站中心。周二军课题组目前主持基金委面上项目、青年基金、中科院项目及北京市自然太阳集团官方网站基金等10余个科研项目,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专项”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011 计划”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在 60 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 20 余万人,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学生遍布全国的纪检、监察、公、检、法、司系统以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律师行业也活跃着法大学子的身影
2018年8月1日至2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网络营销大会”在杭州举行。中国网络营销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本届大会以“新形势下的裂变发展”为主题,通过主旨演讲、主题报告等方式,深度分析了网络营销、跨境电商、商务数据的领域的热点和趋势。 经管系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李逸平参加了本次会议
江西工程学院始创于1983年,坐落于国家新能源科技城——江西省新余市,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学院现有天工、仙来、仙女湖三大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06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校产达9亿元
1月10日上午,周瑟瑟新书《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发布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春季图书订货会现场举行,活动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主办。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诗人邱华栋出席发布会,他说:“《中国诗歌田野调查》是近年出版的一部有特色的诗学评论集。它的特别在于周瑟瑟在诗歌现场发现问题,并在写作中试图去解决,比如当代诗歌的语言、写作方式、诗歌与人的关系等问题,这都是很重要的问题,他敢于去思索并且以行动来回答,这是一部以多种角度与方法来回答当代诗歌问题的书,一部给当代诗歌带来启示的书,不同于学院理论研究,也没有诗歌时评式的空泛
1月14日,为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在明德主楼第一会议室召开《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工作部署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各学院院长、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研究生教务秘书、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等60余人参加会议,原常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冯惠玲教授主持会议。 冯惠玲教授指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3-2014学年校政字11号)几经调研和修改,最终发布实施,其内容涉及面广,各学院要认真领会,提出广大教师满意、符合各学院长远发展愿景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热能工程)专业于1984年开始本科招生,1985年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热能与动力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获批安徽省特色专业和安徽省重点学科,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010年获动力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2014年获批安徽省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增设“冶金过程节能与环保”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019年获批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计划;拥有“冶金过程节能与环保”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能源转换与利用”与“高效燃烧与污染物超低排放”两个省级创新团队、 “冶金过程节能与污染物控制” 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燃烧新技术与高效换热实验室”马鞍山市重点实验室。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现有专职教授7人,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17人,博导4人,硕导17人,安徽省学术领军人才2名,安徽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教坛新秀2人;现有3个研究团队:热工节能与减排团队、高效燃烧超低排放团队及新能源先进材料与设备团队。 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1项,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3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项目1项,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以及宝钢、马钢、南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横向科研攻关项目50余项,总研究经费达到25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全国钢铁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