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rna
核糖核酸酶H (RNase H) 是来源于大肠杆菌的内切核酸酶,特异性降解RNA:DNA杂交体中的RNA,不影响DNA和非杂交的RNA。该酶不降解dsDNA ssDNA dsRNA或ssRNA. Epicentre的RNase H是高纯度酶,适用于诊断探针的研究和其它应用。然而,与Hybridase™ Thermostable RNase H不同(在高达95°C具有活性),大肠杆菌RNase H 65°C,10分钟可被灭活
核糖核酸酶H (RNase H) 是来源于大肠杆菌的内切核酸酶,特异性降解RNA:DNA杂交体中的RNA,不影响DNA和非杂交的RNA。该酶不降解dsDNA ssDNA dsRNA或ssRNA. Epicentre的RNase H是高纯度酶,适用于诊断探针的研究和其它应用。然而,与Hybridase™ Thermostable RNase H不同(在高达95°C具有活性),大肠杆菌RNase H 65°C,10分钟可被灭活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高峰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Luis A. Garza团队近日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文章,揭示了皮肤菌群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短暂缺氧,增强谷氨酰胺代谢而激活IL-1β信号并促进毛囊再生的新机制,强调了皮肤菌群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重新考虑局部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并提出了促进伤口愈合的新治疗思路。 2017年9月~2021年4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皮肤科,Research Fellow 研究方向为皮肤微生物组与代谢组对皮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从而调控皮肤干细胞的分化与发育模式,促进皮肤再生与恢复皮肤稳态。搭建了完整的小鼠皮肤不同微生物梯度系统,并通过开发小鼠和人体皮肤的微生物为中心的多组学综合分析流程发现常驻菌群对于创伤免疫微环境与皮肤再生的积极作用;发现皮肤微生物通过诱导创伤免疫微环境缺氧影响角质细胞代谢从而促进皮肤再生;开发免疫微环境对于皮肤干细胞分化调控的作用以及综合评价系统,发现dsRNA对成体皮肤性质转化的正向调节作用
基因疗法和遗传学控制是化学与生物学交叉学科的前沿热点领域。为了避免病毒体系的潜在危险,非病毒体系的基因传送系统是当前的研究焦点。尹梅贞教授课题组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在研究害虫遗传学控制新策略及储备技术的过程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种非病毒体系的核酸载体,并在害虫遗传学控制中创新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高峰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Luis A. Garza团队近日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文章,揭示了皮肤菌群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短暂缺氧,增强谷氨酰胺代谢而激活IL-1β信号并促进毛囊再生的新机制,强调了皮肤菌群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重新考虑局部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并提出了促进伤口愈合的新治疗思路。 2017年9月~2021年4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皮肤科,Research Fellow 研究方向为皮肤微生物组与代谢组对皮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从而调控皮肤干细胞的分化与发育模式,促进皮肤再生与恢复皮肤稳态。搭建了完整的小鼠皮肤不同微生物梯度系统,并通过开发小鼠和人体皮肤的微生物为中心的多组学综合分析流程发现常驻菌群对于创伤免疫微环境与皮肤再生的积极作用;发现皮肤微生物通过诱导创伤免疫微环境缺氧影响角质细胞代谢从而促进皮肤再生;开发免疫微环境对于皮肤干细胞分化调控的作用以及综合评价系统,发现dsRNA对成体皮肤性质转化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干扰素,那么大家知道干扰素有什么作用吗?医学教育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编辑整理了干扰素对病毒蛋白合成具有抑制作用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干扰素(interferon)是病毒感染后,感染病毒的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从白细胞中得到α-干扰素,从成纤维细胞中得到β-干扰素,在免疫细胞中得到γ-干扰素
浙江大学医学院张兴课题组因科研工作需要,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博士后2名,从事蛋白复合体冷冻电镜结构研究。 张兴课题组主要应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研究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蛋白机器原子结构和功能,代表性论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如Nature、Science、Cell等期刊上;合作成果入选“2019年中国十大科学进展”。主要兴趣包括:(1)线粒体相关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关系;(2)dsRNA病毒的感染及复制的分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