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礼作乐
《国际中文教育学报》;2019年12月;总第六期;页85–1
《国际中文教育学报》;2019年12月;总第六期;页85–111 近数十年来,国际文凭课程(IB)于全球迅速发展,深受学界和家长的欢迎。另一方面,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它与环球时兴的IB 教学理念,两者有何异同?这个问题,在日趋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以IB 学习者培养目标,即积极探究、知识渊博、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坚持原则、胸襟开阔、懂得关爱、勇于尝试、全面发展 、及时反思等为纲,与《论语》章句作对照研究
周公旦,姬姓,谥文,又称周文公。关于周公的谥号,存疑
周公旦,姬姓,谥文,又称周文公。(关于周公的谥号,存疑,因为其父西伯昌已被追谥文,而他又被追谥文,父子重复,于礼不合;然则,也有可能是周成王为表示周公的功德崇高而以文为谥,也未可知。) 周公旦辅佐文王、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 分礼和乐两个部分
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 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来自缓解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