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
3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会长兼总经理卢庆国表示,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将保健食品产业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产业培养有产业政策支持及产品开发、技术进步、功能研究、市国际竞争力的大规模健康保健食品企业。 党中央、国务院发行的《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要要求健康保健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形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健康保健食品行业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健康保健食品产业迅速发展,人们对健康保健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2019年的市场规模达到将近4000亿元,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各专业委员会、省市学会,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科普宣传阵地,促进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提升广大公众科学素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组织、鼓励学会系统相关单位依托各地域和各领域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资源要素,推进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 现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是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电气企业、科技场馆等机构,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电气及相关领域科学技术教育与普及功能的示范性场所。主要包括: (一)科技场馆类科普教育基地,是指专门建设用于面向社会和公众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科技文化教育与传播的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
导读:甘肃省科技厅出台了《关于鼓励退休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通过搭建服务对接平台,助力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措施,鼓励退休科技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入企服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2月16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省科技厅出台了《关于鼓励退休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通过搭建服务对接平台,助力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措施,鼓励退休科技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入企服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据悉,《若干措施》支持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退休科技人员加入甘肃省科技专家库,根据需要聘请入库退休科技人员参与各类科技规划和科技政策制定、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技评估、科学普及等科技工作
本网9月20日讯 今日上午,由湖南省科协、湖南省教育厅等单位主办,以“科学认识核电建设美丽湖南”为主题的2014年全国科普日湖南主场活动在益阳市桃江县隆重开幕。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莲玉,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科协主席黄伯云,中国核工业集团总工程师雷增光,中国核能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吴秀江出席活动开幕式。开幕式由湖南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毕华主持,益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忠雄致辞
9月16日,福州,“航天工业不仅是宇航员的职业,航天工业还必须从婴儿起步,从我们中学时代起,就培养一种航天精神的传承,并探索神秘的兴趣 。以这种方式,我们值得时代。”中国宇航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峰在16日表示,院士和专家参加了在福州福州举行的2020年中国航天会议
为科学普及白癜风基础知识,使患者树立正确认识,8月27日上午,河南京城皮肤中医院成功举办“科学祛白,守护健康”白癜风沙龙活动。 黄河中心医院景玉转教授、河南京城皮肤中医院刘高岗主任、录利锋主任参加本次沙龙活动。围绕白癜风分型、分类、病因、精准诊疗、护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
为充分利用疫情防控这本生动的教材、讲好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引导师生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8月31日,园艺园林学院班子成员、全体教工以及19级全体学生于线上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首先,师生们观看了教育厅统一录制的“返校复学第一课”的微课视频,在政治引领、科学普及、防护讲解、法治教育、心理疏导等5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做好开学第一课。之后,校党委书记周志远、校长李成伟、副校长陈合义先后发言,告诫学生要自觉服从大局,严格遵守各项防控规定,严格落实学校的各项防控要求,要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和校园生活,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做出青年一代应该做出的贡献
拜读科月七月号本栏目赖昭正教授大作〈电动汽车值得发展吗?〉,笔者也想谈谈这个问题,就教于赖教授及广大读者。 赖教授以化学的关点,认为电动汽车在能源的利用上并无多大益处。电动汽车是使用纯电池能源来推动汽车,电池的能源那里来呢?当然必须充电,就像我们平常在替手机或平板电脑充电一样
我们来自科大理学院,云集对世界好奇的莘莘学子。我们专攻不同范畴的科学,希望通过“想科学,赏科学”,让各位从思考科学原理,可以欣赏科学的美丽,从欣赏科学的美丽,思考人生。 我们的人生不能离开科学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原《环境科学动态》,2006年更名)于1976年创刊,是由生态环境部主管和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期刊。本刊立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注重宏观与微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阐释与科学普及相结合,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生态环境方针、政策、法规,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进展,弘扬和传播先进环境科学技术,为环境管理决策与管理者、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提供学术展示交流平台,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始终致力于弘扬传播先进环境科学技术与文化,积淀了深厚底蕴,形成了广泛的学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