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景观
项目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合阜铁路的东面,距离淮南城区约3公里。本项目核心策划理念:1)实现“廖氏家族红色革命事迹“的化虚为实,为革命历史文化寻找展示载体,让书本记忆中的红色旅游资源落地生根;2)挖掘“廖氏家族红色革命事迹“的特色元素,以红色故事吸引游客、以红色体验留住游客、以红色文化感染游客;3)突出“廖氏家族红色革命事迹“的产业延伸,打造红色饮食、红色住宿、红色购物,全方位满足游客对红色旅游的消费需求;4)培育“廖氏家族红色革命事迹”的核心效应,“红”“绿”结合、“农”“旅”兼备,带动区域乡村旅游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立足“廖氏家族革命事迹”这一核心亮点,围绕核心策划理念,充实景区红色文化内涵,在满足瞻仰学习、观光游览和休闲体验等功能的基础上,突出廖氏革命体验、红色文化教育、乡村旅游休闲等特色
自 2007 年起,北海道平取町的“爱努传统文化及近代开拓之沙流川流域文化景观”(アイヌの伝统と近代开拓による沙流川流域の文化的景観,以下简称:“爱努文化景观”)计划,正式成为该国第三处“重要文化景观”。此次获选被认为是日本原住民族法制上的一大突破。有鉴于它的重要性,本研究拟在“批判政策研究” (critical policy studies)的典范引导下,来对原住民族与文化景观的交错,予以政策导向(policy orientation)之分析
17日晚,为迎接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丝路盛世”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夜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暨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新展览开展活动。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古代文明》展览自2008年开展至今,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1700万人次,有7000余名志愿者为观众务服40万小时,有4000多名讲解员为观众讲解50万批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6000场次,在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陕西古代文明》展览历时十个月的论证、筹备、装修、布展,经过全面提升改造,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10日电(记者 范宇斌)祖辈居住的老房子、旧时的粮食仓库、古时的老祠堂……这些传统建筑都可能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优秀历史建筑。10日记者获悉,浙江省仙居县已排摸出传统建筑427处,通过反复认定对369处首批挂牌保护。 传统建筑保留了原有的历史沿革,建筑环境、风貌、位置未变,融入独特的民俗民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展示着优秀的文化景观,是祖辈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
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到“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河坊街作为连接湖、山、城的重要游憩及特色文化景观走廊,自吴山广场地铁施工以来,进入封闭状态已经四年了,大家无不翘首期待升级版的它重新归来。 今天(5月6日)上午,提升改造后的河坊街正式揭开面纱。 它西起南山路、东至劳动路的河坊街路段,全长约420米,改造涉及道路工程、交通设施、路灯工程、智能交通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等多道工序
桂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营口人。本科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韩国国民大学空间设计专业在读博士,现任教于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一直从事景观空间设计、景观植物设计、景观基础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科研方面:主持和参与的相关课题有:2016 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成项目《典型地被植物培育及在校园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和《生态景观理念在桂林山水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15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立项科研项目《城市公园景观小品人性化设计理念研究》 和《城镇化背景下广西侗族乡土文化景观保护对策研究》
晋中是山西省辖下地级市,晋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自然和文化景观遍布其中,可开发的旅游景点约占山西省的十分之一。晋中是国内知名的旅游城市,著名的平遥和祁县两座历史文化古城皆在晋中。晋中是三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人云:“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胜曰凌云”。乐山大佛景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距省会成都约150公里。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在此交汇
本文摘要:5月21日下午,教育部的组织部分中央、省级媒体齐聚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就学校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作法、成就展开了实地专访。校党委书记许琰以《夯实基层基础擦亮四张名片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题,汇报了该校的发展成就。 5月21日下午,教育部的组织部分中央、省级媒体齐聚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就学校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作法、成就展开了实地专访
绶溪公园总面积约4125亩,公园保留着一片我市最大2000亩的荔枝片林,保护着近万株的荔枝,被誉为“城市的绿肺”。绶溪公园所在地不仅有繁密的荔枝林、交错的水网,更有北宋古桥、古民居,具有区域独特的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北宋状元徐铎,兄长徐锐,徐锐、徐铎兄弟双双同登进士第,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襄,南宋著名文学家刘克庄,南宋著名历史学家郑樵,爱国将领李富,都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学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