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7 年起,北海道平取町的“爱努传统文化及近代开拓之沙流川流域文化景观”(アイヌの伝统と近代开拓による沙流川流域の文化的景観,以下简称:“爱努文化景观”)计划,正式成为该国第三处“重要文化景观”。此次获选被认为是日本原住民族法制上的一大突破。有鉴于它的重要性,本研究拟在“批判政策研究” (critical policy studies)的典范引导下,来对原住民族与文化景观的交错,予以政策导向(policy orientation)之分析。本文指出,文化景观概念导入了“容许变化”的文化理解,促使爱努传统能够透过 “多文化层叠构造”与“文化重层概念”来进行理解,这也为日本的原住民族政策带来了突破的契机。即便如此,“爱努文化景观” 下的史观解释(近代开拓 vs.内国殖民)依然有着根本的歧异,致使历史认识也发生剧烈的碰撞。其结果,便是“近代─爱努─史前─自然”之多重层叠的解释,反倒使爱努史观遭到了稀释;同样的, 文化景观看似是在处理“‘地’景”(“land”-scape),实际上却是一种“不触及土地”的讨论。这也与当代原住民族以“土地”为核心的运动基础,有着本质性的冲突。有鉴于此,本文指出如何在土地的讨论上,强化主体意识,深化文化景观的意涵,会是未来各项议题能否进一步开展的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