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浩浩荡荡已走过数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一个故事,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世界各国发展的兴衰轮回,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文明,也是宏大的视野,和引发深思的智慧之源。真正的领导者善于从历史智慧中汲取力量: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明存亡之道,晓兴衰之理
审视辛卯年巡天节敬献出版书籍,指示: 一、人间出版帝教文献书籍,供应同奋精神资粮,激励学术研修风气,允符职守,给予嘉勉。 二、《天帝教简史–百年增订本》增修教史,由简史扩充为前纪、第一纪、第二纪、第三纪四部分,依据历任首席使者任期,记录全教重要事件,符合史实,为研究教史之典籍。 三、《天人炁功之理证与行证(壹)》归纳为圣训篇、理证篇、行证篇及天人炁功院简介四部分,为有志研修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
当前,西方现代性暴露的种种弊端,使得西方人开始反思启蒙以来种种价值观念的缺陷,古典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顺势而起。这种思潮对现代中国如何审视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的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重启中国古今之争的意涵就在于,如何使现代社会的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纳入到儒家道统大叙事的格局中,以实现当代的通三统,并复归王道的··· 通三统是公羊学中重要理论,具有多重理论意义
(中国国家画院“写意中国”系列展四川展出开幕式) 成都为四川省省会,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是西部地区的特大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城市和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十大古都”之一。今日之成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美术事业同步繁荣。6月18日上午,由中国国家画院与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写意中国・2017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书法篆刻作品巡展”于四川美术馆开幕
一个是在北大中文系饱读中西典籍后走上中医之路的文艺理论硕士,一个是从中医院校毕业后又在民间拜师学艺的执业医师。兄弟二人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却殊途同归,秉承传统中医思维,投身中医事业。 传统中医“师带徒”的传承模式,被大学教育取代,而大学的学科建制和教学方式,完全遵循西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