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口号是“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创造美好生活”“乡村振兴,非遗同行”。 在当今时代,大量处于不被“注意”和“看见”境遇的非遗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也淡出人们的生活。为了使公众更充分地了解非遗、体验非遗,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中数集团新媒体团队在抖音、快手、小红书、哔哩哔哩、今日头条平台,同步上线了“非遗体验官”账号,通过探店、采访、体验等方式,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带大家领略非遗魅力,感受匠心传承,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创新传播、展示方式,为非遗增加“被看”的机会,使非遗更贴近年轻群体,以年轻人乐于参与的方式进行传播、推广、普及
新华社成都12月18日电(记者谢佼)12月18日,四川德阳广汉三星堆遗址管理委员会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签署《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联合申遗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推广等方面展开合作。 协议约定,双方同意将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打捆”,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联合编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开展多种形式和层面的合作研究,不断扩大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生命的禁区如何上演着生命的奇迹?昨日,在深圳举办的华为P30系列未来影像——可可西里主题摄影分享活动上,摄影师顾莹向观众完整展示了此次在可可西里用华为P30 Pro拍摄的作品与期间的拍摄过程,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来自可可西里野生生灵的生命礼赞。 此次选入顾莹手机摄影作品的《可可西里》特种邮资明信片,选取了可可西里较有代表性的冰川、河流、湖泊、草甸、动物、植被。其中最后一枚“植被”便是用华为P30 Pro手机拍摄的作品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著名书法家赵学敏不仅参与了申遗工作,同时运用传统格律诗创作了24节气诗并写成书法作品,受到各界好评。“有礼有节”将按节气顺序陆续刊载赵学敏的相关作品,以飧读者
近日,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和良渚古城遗址先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位居世界第一。马蜂窝旅游网大数据显示,申遗成功后,江苏盐城的旅游热度环比增长48%,浙江余杭的旅游热度环比增长35%。 马蜂窝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介绍,年轻游客在选择旅行目的地时,自然风光、历史背景、文化底蕴、民俗风情等都是构成城市魅力的重要因素,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将为目的地带来更高的旅游关注度,申遗成功的目的地也会围绕世界遗产来开展旅游营销,扩大知名度,吸引游客前往
生命的禁区如何上演着生命的奇迹?昨日,在深圳举办的华为P30系列未来影像——可可西里主题摄影分享活动上,摄影师顾莹向观众完整展示了此次在可可西里用华为P30 Pro拍摄的作品与期间的拍摄过程,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来自可可西里野生生灵的生命礼赞。 此次选入顾莹手机摄影作品的《可可西里》特种邮资明信片,选取了可可西里较有代表性的冰川、河流、湖泊、草甸、动物、植被。其中最后一枚“植被”便是用华为P30 Pro手机拍摄的作品
从6月30日召开的锡林郭勒蒙餐饮食与文化协会2015年工作会议、蒙餐企业经营与管理研修班暨锡盟餐饮行业妇女第一期创作研究班了解到,锡林郭勒蒙餐饮食与文化协会将充分发挥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提档升级和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弘扬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新蒙餐研发,努力打造锡林郭勒蒙餐品牌。 锡盟蒙餐饮食与文化协会成立于2014年4月,以弘扬蒙餐文化,研究蒙餐科学,宣传蒙餐知识,振兴和繁荣蒙餐饮食服务行业,加快发展蒙古族餐饮服务事业为宗旨,在各位会员及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深入开展工作,成功举办了蒙古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论坛,搭建了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积极开展参观学习活动,为协会工作注入了新活力;高度重视蒙古饮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积极开展“蒙古族传统保元汤制作技艺”、“蒙古族传统干肉嚼克汤制作技艺”的申遗工作,现已成功选入第四批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为蒙餐行业发展提供支持与技术服务,推动了锡盟蒙餐饮食业的发展
1990年至1995年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研究”(Integral Study of the Silk Roads:Roads of Dialogue)框架下发起五次国际性考察。这些考察活动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莫定了重要的基础。 2006年8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中国国家文物局主持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国际协商会议在新疆吐鲁番召开
兴教寺历尽千年沧桑:康有为曾为大雄宝殿书写匾额(19/26) 兴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也称护国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长安区樊川北原(少陵塬)。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公元664年,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圆寂后,葬于白鹿原,唐高宗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为樊川风栖塬,并修建了五层灵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肃宗题:“兴教”二字,从此取名兴教寺
人民网桂林11月11日电 (记者沈泉池) 11月11日,兴安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专家咨询会在广西桂林兴安县举行。来自国内多名权威专家为灵渠申遗工作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基础。有关部门汇报了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编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