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ca
中国科大潘建伟及其同事陆朝阳、陈宇翱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综合性能最优的纠缠光子源,首次成功实现十光子纠缠,打破了之前由该研究组保持了多年的八光子纪录,再次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成果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和美国光学学会Optica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网站和《自然》杂志研究亮点栏目报道。 多粒子纠缠操纵作为量子信息处理基本能力的核心指标,一直是国际角逐的焦点
简介:美国光学学会(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OSA)成立于1916年,为从事光学和光子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光学和光子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电气工程、通讯、天文学、气象学、材料科学、摄影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高水准的信息服务。收录21种期刊(包括合作期刊和过刊),5种OA期刊(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 Optica Optics Express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Korea Photonics Research)(光学)
2021年6月18日上午,哈尔滨工业大学董永康教授应邀来我室学术交流并在高等技术研究院238会议室作了《高性能分布式光纤传感及其应用》报告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近年来在分布式光纤传感方向的进展,高性能分布式光纤传感主要包括超高空间分辨率、超长测量距离、超快测量速度、多参量测量等,应用包括油气管道、高压输电线和桥梁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健康监测,山体滑坡和路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等领域。 董永康 教授,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负责人,青年长江学者,可调谐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Optics Letters编委,Photonic Sensors编委,《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编委,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辑委员会委员,光纤传感Focus公众号创始人。从事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已成功应用到一些国家重大工程中
近日,应理学院副院长龚尚庆教授邀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项国勇教授和山西大学贾晓军教授来校访问,分别为师生们作了题为“量子精密测量”和“多组分连续变量纠缠态制备”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物理系副系主任钮月萍教授主持。 报告会上,项国勇教授首先介绍了当前量子精密测量的研究现状,随后阐述了他利用量子反馈、自适应测量以及集体测量等方法高效实现量子参数估计精度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