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
卑南圳取水口,位于鹿野溪南岸的红叶村上里部落,称做“卑南上圳”,意在和岩湾的“卑南大圳”取水口区隔。台东农田水利会特地为卑南上圳进行绿美化工程,让游客可在此感受卑南上圳放水时,奔腾而出直泄峡谷水瀑的壮阔非凡气势,加上邻近的红叶温泉等著名景点,使得卑南上圳成为延平乡重要的观光景点。 卑南上圳进水口设于卑南溪水系鹿野溪支流上里地区,建有拦河堰一处(混凝土坝)设有六孔拦污栅进水孔,并设有一条长4005米的导水隧道,沈砂池一座,排砂道二处以便排除沈砂池之淤砂
台东地区因有太平洋洋流与黑潮调节气候,加上不曾受到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自古以来即有多种药草植物生长。日据时期,日本人曾在台东知本与太麻里一带山区种植药草,并发展成“药山”,除了少数是引进的物种,绝大多数都是台东地区(包括兰屿)的原生种药草。据药草专家统计,台东地区所拥有的药草种类高达2000多种,可说是“台湾药草的故乡”
夜间的台东市活动较少,晚上若有地方喝咖啡、看流星还能欣赏璀璨的台东夜景肯定会大受欢迎,位于197线上的星星部落景观咖啡位于海岸山脉起点,这里环境开阔景观一流拥有台东地区最美的夜景,因为光害少,天气好可以见到满天星斗,因此命名为星星部落,主人是一对年轻好客的夫妻,老板拉花的功力一流,让人印象深刻。 这里提供的餐点以轻食为主,包括水饺、松饼、薯条及咖啡、水果茶等,因为消费平价,很多学生喜欢来这里欣赏台东的浪漫夜景,到了晚上总是座无虚席。 地址:台东县卑南乡富源村8邻富源116-3号 E121°9’8 N22°49’45 营业时间:18:00~24:30(台风天或下雨休)
一群对环境教育有热情、有想法、有实践能力的伙伴。 如果你喜爱大自然,乐于分享又勇于接受挑战, 不要迟疑,你/你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人。 知本环境教育专案教师欢迎您的加入! 1. 大学以上毕业(具教学或环境教育经验者为优)
台东县农田水利会卑南大圳取水口,在农委会斥资逾亿元、历时5年整治完成,如今已成为风光明媚的亲水公园,园区内有水车、亭台玉池,站在青翠草皮上凉风徐徐,还可听到淙淙卑南溪水流声、远眺大自然鬼斧神工“利吉恶地”,令人心旷神怡。 卑南大圳最早建于日据时期明治31年(1898年),1936年日人为求军粮补给再次整修,昭和16年竣工,堪称日据时代东台湾最大的水利工程。 卑南大圳从岩湾引卑南溪溪水,灌溉整个台东平原,经台东新站、永乐里(丰年机场附近)到利嘉溪北岸丰源堤防的知本农场,全长9公里余,共有13条平行支线,全圳系呈现“排梳型”的分布结构,是一条水利兼具防洪功能的灌溉沟渠
夜间的台东市活动较少,晚上若有地方喝咖啡、看流星还能欣赏璀璨的台东夜景肯定会大受欢迎,位于197线上的星星部落景观咖啡位于海岸山脉起点,这里环境开阔景观一流拥有台东地区最美的夜景,因为光害少,天气好可以见到满天星斗,因此命名为星星部落,主人是一对年轻好客的夫妻,老板拉花的功力一流,让人印象深刻。 这里提供的餐点以轻食为主,包括水饺、松饼、薯条及咖啡、水果茶等,因为消费平价,很多学生喜欢来这里欣赏台东的浪漫夜景,到了晚上总是座无虚席。 地址:台东县卑南乡富源村8邻富源116-3号 E121°9’8 N22°49’45 营业时间:18:00~24:30(台风天或下雨休)
奇怪~~ 怎游客突然变多了。 赛德克族自从电影 《赛德克·巴莱》 大卖后,就一直被大家所注目,在南投也有很多关于此族文明的展览馆喔。 此区为邵族及邹族的展示区,在这条路上会一直看到跟此二族文明相关的石雕喔
池上断层为逆移兼具左移分量之断层,1951年台东地震与2003 年成功地震皆造成断层沿线部分地区地表破裂现象。由池上断层的古地震研究结果显示,过去有多次地震事件造成沉积层错移,依目前的调查资料而显示,大多數的地表破裂都沿者同一位置或相近位置的既有断层面再度活动,形成有极明显的地形特征。池上断层活动断层地质敏感区位于台湾东部,北起花莲县玉里镇春日里,南迄台东县鹿野乡瑞隆村,主线全长约67公里,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由北而南依序通过花东纵谷平原中的秀姑峦溪与卑南大溪流域等主要河流之流域
桃园县中平国小今天(29日)领先了大半场比赛,却差点在最后一局被翻盘,最终仅以1分险胜台东县卑南国小。中平总教练李国强认为,球员最后过于放松,导致失误连连。不过他也强调,此时要鼓励他们,而不是责骂
台东县农田水利会卑南大圳取水口,在农委会斥资逾亿元、历时5年整治完成,如今已成为风光明媚的亲水公园,园区内有水车、亭台玉池,站在青翠草皮上凉风徐徐,还可听到淙淙卑南溪水流声、远眺大自然鬼斧神工“利吉恶地”,令人心旷神怡。 卑南大圳最早建于日据时期明治31年(1898年),1936年日人为求军粮补给再次整修,昭和16年竣工,堪称日据时代东台湾最大的水利工程。 卑南大圳从岩湾引卑南溪溪水,灌溉整个台东平原,经台东新站、永乐里(丰年机场附近)到利嘉溪北岸丰源堤防的知本农场,全长9公里余,共有13条平行支线,全圳系呈现“排梳型”的分布结构,是一条水利兼具防洪功能的灌溉沟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