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
秆高10-12 m,径5-8㎝;节间长40-50㎝
秆高10-12 m,径5-8㎝;节间长40-50㎝,略微弯曲,下部微膨大,幼时薄被白粉,疏生棕色细毛,节略隆起,基部第1-2节上下方常各环生一圈灰白色细绢毛;分枝自第1-2节开始,基部者多仅1枝,上方者多枝簇生,主枝较粗长。箨鞘早落,背面基部被褐色刚毛,先端近截形;箨耳不等大,边缘具波曲狀䍁毛;大耳椭圆形,长约2㎝,宽5-6 m,小耳长约1㎝,宽约5㎜;箨舌高2-3㎜,齿裂,被流苏狀短毛;箨葉直立,狭卵形至卵狀三角形,长约为箨鞘之半,基部略圆形缩窄,基部宽约为箨鞘宽之2/3。葉线狀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10-20㎝,宽1.3-2㎝,先端渐尖,锐头,表面无毛,背面密被细柔毛;葉鞘背面无毛,纤毛缘;葉耳镰形,具长5-10㎜之䍁毛;葉舌高约1㎜,先端圆钝,被细毛
池上断层为逆移兼具左移分量之断层
池上断层为逆移兼具左移分量之断层,1951年台东地震与2003 年成功地震皆造成断层沿线部分地区地表破裂现象。由池上断层的古地震研究结果显示,过去有多次地震事件造成沉积层错移,依目前的调查资料而显示,大多數的地表破裂都沿者同一位置或相近位置的既有断层面再度活动,形成有极明显的地形特征。池上断层活动断层地质敏感区位于台湾东部,北起花莲县玉里镇春日里,南迄台东县鹿野乡瑞隆村,主线全长约67公里,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由北而南依序通过花东纵谷平原中的秀姑峦溪与卑南大溪流域等主要河流之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