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站
本网讯(记者 杨雪)本学期首场科普讲座下周进行,受[URL]和东校区管委会邀请,登上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郝晓光博士将于11月6日晚18:30分在东校区为师生宣讲题为《新编世界地图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是敬畏大自然,还是整治大自然?都说科普知识神奇奥秘,怎样的神奇?那就让郝晓光博士为我们推开一扇有关自然科学与地理知识的奥秘之窗吧!对地理知识和科普知识有兴趣的同学们这次可不要错过机会哦! 附:郝晓光,1958年出生,上海市人,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现任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测绘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十三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考察队员,理学博士、博士后
美丽而神奇的极光,是人类进行极地科学研究的“宠儿”。10月10日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为进一步加强极光观测研究,中国与冰岛在冰岛第二大城市阿库雷里市正式建立极光联合观测台。 中冰极光联合观测台位于阿库雷里市西南郊一个名为“凯尔赫”的农庄内
一个人蹲在海冰上等待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试拍了一组照片,回来处理时才发现,这无意之举有幸将云、极光、银河、月辉、海冰交织在了一起。 war10ck,2016年6月17日摄于海外 中国南极中山站。尼康610D + 24-70镜头,焦距24mm,ISO 1250,f/2.8,快门15秒,11张拼接
太原理工大学11月7日传来喜讯,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近日从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出发,前往南极中山站等地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王煜尘作为第一批队员搭乘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出征。 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太原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王煜尘将参加历时500多天的南极中山站的越冬考察任务,这也是王煜尘在参加第36次南极考察后第二次登上南极大陆。本次考察中,王煜尘主要承担空间物理观测、中高层大气激光雷达业务化观测以及南极陆地机器人、飞行机器人、地理信息采集等多个项目的科研项目,同时开展综合能源在南极考察站的前期调研和基础工作
‘米塔集团’前身为‘集客餐饮’,创立于1993年,至今已迈入第26年,近年来正逐渐转型,发展更多元且丰富的餐饮市场。至今年为止,已拓展超过90多家分店之规模,预计于2020年扩大展店至100家分店! 此外,为了彻底控制产品的品质,因此于汐止成立工厂-中央厨房、面包工坊与蛋糕工坊,亦更进一步拓展大宗烘焙与西点市场。 米塔以永续经营的理念,致力于新产品研发、营运与组织创新
当下,我正在南极中山站执行科考任务,去年12月10日我们一行22人离开中山站,挺进南极内陆科考站泰山站。泰山站距离中山站直线距离大约520公里,常年寒冷,2月15日,我回到中山站附近的内陆冰盖出发基地。这里距离中山站约10公里
一个人蹲在海冰上等待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试拍了一组照片,回来处理时才发现,这无意之举有幸将云、极光、银河、月辉、海冰交织在了一起。 war10ck,2016年6月17日摄于海外 中国南极中山站。尼康610D + 24-70镜头,焦距24mm,ISO 1250,f/2.8,快门15秒,11张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