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冰
1月23日上午8时,伴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海军海冰721号破冰船在秦皇岛某港口出征,向渤海、黄海北部海域执行第74次冰情调查任务和解救被海冰所困的货船、渔船实施破冰救援。 今天海军冰情调查队会同海军气象中心、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乘坐海冰721号破冰船,对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开展冰情调查,探测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20多个站点的海冰要素和水文要素,为我国海洋开发、海洋科研、海洋生产、海上运输、航海安全等提供第一手资料。可不要小视海冰,它素有“白色杀手”之称,与海啸、风暴潮、灾害海浪和赤潮一起被列为海洋5种主要灾害
4月11日上午,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克服了冰情复杂,气候变化的困难,顺利完成了考察任务,顺利返回上海。 据介绍,此次考察历时161天,全长约3.5万海里。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在南海海湾,罗斯海,南极半岛海域附近海域执行任务,成功完成了南极航行计划的四站循环
新加坡科技工程有限公司(Singapore Technologies Engineering Ltd. S63.SG 简称:新科工程)旗下的造船部门已拿下一份总价约7.46亿美元的合约,为美国海岸警卫队(U.S. Coast Guard)制造一艘重型破冰船。这将是美国海岸警卫队逾40年来的首艘重型破冰船。 在美国海岸警卫队发布其新版北极战略展望一天后,位于密西西比州的VT Halter Marine Inc.获得了美国国防部的这份合约,若所有选择权均得以执行,合同金额可能达到近20亿美元
一个人蹲在海冰上等待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试拍了一组照片,回来处理时才发现,这无意之举有幸将云、极光、银河、月辉、海冰交织在了一起。 war10ck,2016年6月17日摄于海外 中国南极中山站。尼康610D + 24-70镜头,焦距24mm,ISO 1250,f/2.8,快门15秒,11张拼接
该期刊及时报道寒冷、干旱环境下 地球表层系统的过程和格局研究的最新成果。寒区研究: 侧重低温环境下 寒区特殊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 强调冰冻圈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和适应对策; 突出冰川积雪 河、 湖、海冰 多年和季节冻土 冰缘地貌等研究对象; 重视寒区工程技术。旱区研究: 侧重干旱环境下 旱区特殊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 强调旱区环境对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响应 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和适应对策; 突出沙漠、绿洲、黄土和风沙地貌等研究对象; 扶植干旱区流域 以水为主线 山地-荒漠-绿洲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 积极为旱区的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科学技术支撑
秋风送爽,艳阳高照。10月23日,我们迎来了海南华侨中学第五十届运动会。 有公子兮才倾九州,有佳人兮风华绝代! 一卷卷竹简,一把把利剑,尽展十三班同学的精神气质
据俄罗斯卫星网5月5日报道,北极理事会北极监测与评估计划(AMAP)工作组发布的一份新报告称,北极正迅速融化,到2040年可能处于完全无冰状态。与此同时,英国利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南极,冰的融化速度约为预期值的三分之一。 为何北极冰雪融化得如此之快,而南极冰雪的融化速度又如此慢呢?报道说,这个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
原标题:研究称北极海冰减少对亚洲和北美的严寒天气影响“极微” 新华社伦敦8月13日电(记者张家伟)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日前发布一项研究说,气候变化导致北极海冰减少,但这对近年来亚洲和北美遭遇的严寒天气仅有极其微小的影响。 此前一些观测显示,每当北极海冰数量减少,严寒天气也会在差不多的时间点出现在亚洲和北美地区。这让不少专家开始研究两者是否有因果关系
参加日前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气候变化科学大会(Copenhage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的科学家们发现,陆地和海洋碳汇对碳排放的影响正在减弱。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负责人之一迈克・劳帕奇(Mike Raupach)博士说:“虽然森林、草地和海洋从大气里吸收碳(主要指二氧化碳)的速度超过从前,但仍然跟不上碳排放的速度。这些天然的碳汇是气候变化的重要缓冲器
1.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大西洋经圈环流的变率响应是目前气候变化领域中一个受到重视的课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当大西洋经圈环流的状态的改变对于东亚气候的潜在影响,对于我国气候变化的评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是我的研究方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