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听觉不仅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也是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亚里士多德定义的五种感官中,介导嗅觉、味觉、视觉、触觉的受体基因已被相继确定。但是,声音感知的核心问题——负责听觉转导的离子通道是由哪个基因编码的,一直是个谜
感谢你的阅读,之前一位挚友跟我说,人与书的相遇是件美好的事情,然后她又跟我说,人与人相遇是一件更美好的事情,我对此深信不疑。所以我开了这样一个帖子,希望能相遇一个美好的人,一起分享温暖的日子。如果你愿意分享请花点时间阅读,了解一下这世上还有这么一个女生,如若不愿意,请不要人肉或者搜索,给彼此一点信任以及空间
《 新民说·复仇女神号:铁甲战舰与亚洲近代史的开端 》 《 MMA综合格斗实战技术训练全书 全彩图解版 》 《 大众的反叛(经典译本,精装再版 新增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导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序言) 》 + 人为引发的灾难是不正义的,自然原因导致的灾难则纯属不幸,这是人们对不幸与不正义的一般理解。在本书中,美国政治科学协会首位女性主席朱迪丝施克莱对这一理解提出了挑战,她认为自然与人为原因的分界线并不清晰且不断变动,并且,自然与人为之分和不幸与不正义之分有时并不相关,因为还存在与积极施加的不正义相对的消极不正义,后者与灾难的起因无关,它源于人们对受害者的冷漠态度,表现为有义务提供帮扶者的不作为。 不正义带有强烈的主观维度,我们无法仅仅依照既有的法律与伦理规则来评判特定行为是否不正义
亚里士多德(希腊语: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前384年-前322年3月7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xxx帝的老师。他的著作牵涉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音乐、生物学、经济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本书以青年们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 本书是一位老编辑写的探讨快乐阅读与文化强国的文集,分享了作者多年来读书、编书、写作的经验和思考,其间的品评鉴赏、人物掌故,均具有宝贵价值。全书包括书林探路、品书之乐、书边随想、书人怀念等四个部分
1989年至1993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法学学士),1993年至1996年就读威尼斯144777欢迎你社会学系(法学硕士),2001年 至2008年就读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哲学博士) 1971年生,辽宁本溪人。1989年至1993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法学学士),1993年至1996年就读威尼斯144777欢迎你社会学系(法学硕士),2001年 至2008年就读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哲学博士)。先后任教于威尼斯144777欢迎你社会学系与哲学系,现为威尼斯144777欢迎你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威尼斯144777欢迎你院长
戏剧名词。字源于希腊文,指“错误”或“罪恶”,据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解释,这是导致悲剧英雄不幸命运的致命缺陷,它可能是英雄本身的自负、错误的判断、或是单纯的误会,也可能是家族的遗传。如安蒂岗妮(Antigone)拒绝遵守不可埋葬叛国者的律法,她的骄傲使她坚持自己的信念,认为他人是错的而只有自己是对的,她的行为说明了她的家族遗传“性急”,毕竟,她是伊底帕斯王(Oedipus)的女儿,那位因他的性急而杀了不相识的亲生父亲,而导致自身毁灭的悲剧英雄
**,已成为一个走向世界的学问符号,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共性展示。美国《时代周刊》曾如此称赞:**品牌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首先,**精神产生于人类文明成果的丰厚土壤
中西方所有关于火星的史实和传说。从古中国到古代西方,从东方的荧惑星到西方的战神星,完整描述人类如何根据火星的运行来预测吉凶和决定行为。 时间跨度3000年,从玄学到科学,详解人类对火星的认知全过程
笔者以为,凡知所以然才能知其然;如若想要对“诗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首先需要弄清的就是“诗歌”是什么?与“文学”有什么关系?如此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是什么?朱光潜在《诗论》中谈到:“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 笔者深以为然,并作出如下分析: 从历史和考古学来分析:诗是最早以文字为形式的艺术种类,尤其是在初民时代,诗更像是一种形式,将人类遇到值得留传的人物事迹或是学问经验,以诗的形式写下来,其中带有艺术性质的文字,如原始歌谣,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最终发展成诗歌; 上述观点是,目前全世界学界共同认可的基本理念; 然而在诗的具体演变、创作上,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一定分歧; 《诗丶大序》(亦称《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