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包括新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等方面专业知识,富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能在能源、动力、环保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水利工程、机械工程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地下水资源研究和应用开发三十余年,尤为擅长地下水资源的采灌技术。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并多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毕业于天津大学热物理工程系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天津市授衔供热工程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颁发),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理事,天津市能源研究会城市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供热企业或单位资质审查组成员,天津市地热评审专家组成员
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国际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每年按具体专业类别进行招生。 本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工程、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工作,并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管理方式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于1999年、2004年和2009年先后三次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2006年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为原热能与动力工程(火电厂集控运行)改造而来,为适应国家能源战略发展要求,把所学专业与能源环境密切联系起来,学生主要学习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与有效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理论与技术,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及设备的设计、优化运行、研究创新的综合能力。能源与环境系统专业不仅对自动化控制十分依赖,而且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集合了热科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科学、系统工程科学等高新科学技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具有很宽的专业知识面,是一个能源、环境与控制三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各相关单位、考生: 为满足广大半导体照明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需要,2012年度半导体照明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报考工作现已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职业资格认证管理中心将在本年度4月、8月、12月安排3次半导体照明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全国统一考试。 2012年4月半导体照明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报考细则如下: 报名截止日期2012年4月6日16:00,过期不予补报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工程机械自动运行等功能。例如: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等均由程序操控,可自动工作。 关键词:机器人 自动 数控 维修 机械、技术类企业: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数控机床的编程及操作、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机械CAD/CAM技术、现场技术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市政工程识图制图、工程勘测、工程测量、工程试验检测、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施工、道路、桥梁、管道、城市轨道给水、排水方面和供热及采暖方面,污水处理方面的施工、维护、设备安装和一般水暖工程的设计能力。掌握给排水和供热、采暖、空调与制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为建设现代化城市、居民小区、环境保护,减轻污染等重要行业培养人才
培养目标:“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和传统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从事能源科学研究及其利用技术开发与实施等方面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该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能源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能源系统工程、能量转换与利用、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风力发电原理、核能应用基础、核反应堆结构及其设备、太阳能发电技术、光伏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系统节能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
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年会在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海外学者24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收到会议论文2500余篇。我院张正国院长、张立志教授、汪双凤教授等教师及多名研究生参与了此次盛会。 令人鼓舞的是,传热重点实验室主任汪双凤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也是我校唯一的一名理事!此外,汪双凤老师指导的博士生洪思慧及张立志老师指导的博士生符黄喜的会议论文均获得会议论文二等奖,论文题目分别为《超薄平板环路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及《全热回收转轮中的热质传递特性研究》
本专业培养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国际海员教育和培训标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轮机、电气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并能实际操作和管理现代化海洋船舶机电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机械设计基础、电路与电子技术、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气设备、轮机自动化、轮机维修技术、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和船舶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