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地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方志的区域性记录特征应该说就是方志最初的面貌,方志中数量最多的也就是对一个州府、郡县、乡村中物产、人文、民风民俗的记载,尤其着力表现在生活中代代相伴的民俗、节庆,这些已经成为凝结中华民族情感的纽带。无论在江南古镇,还是皖南古村,还是中国其他地方的乡、村,关于它们的方志处处都闪耀着朴素的智慧光辉。本集对方志中的地方风情景物的追溯再现,对各地传统文化脉络的梳理展示,折射现代社会中我们对祖先留下的文化财富应该采取的态度
起源主要有五:①出自春秋,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名贤士族言行类稿》所载,春秋时齐大夫艾孔封邑在艾陵(故城在今山东沂源西南),其后以封邑为氏。②出自夏后氏,禹王之后,以祖字为氏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等同源,其前身可追溯至1902年所建两江师范学堂的历史舆地科,其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均延续史脉,以中国近代史学泰斗柳诒徵先生为首的一批史学大家曾任教于此,也培养出包括郭廷以在内的一些史学家。 2019年1月,根据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规划、东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以及东南大学创建精品文科的学科布局和文科发展的基本规律,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正式恢复设立历史学系。这是东南大学为完善学科生态、更好培养人才而作出的决议,同时也顺应了讲好中国历史、传播中华文化的新时代要求
7月30日,中国国家版本馆正式开馆,四川本土历史文化集成的大型系列丛书《蜀藏》纳入保藏范围。 据悉,《蜀藏》是由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推出的新编大型巴蜀历史文献丛书,分经学、文学、水利、艺术、舆图、舆地、名胜、旅游丛书等。丛书目前已出版8种,包括《巴蜀珍稀山水文献汇刊》(收巴蜀山水文献60余种,影印成书15册)、《巴蜀珍稀文学文献汇刊》(影印成书53册)、《巴蜀珍稀教育文献汇刊》(收巴蜀教育文献290余种,影印成书46册)、《巴蜀珍稀舆地文献汇刊》(收巴蜀舆地文献60余种,影印成书21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