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h
请问一下,我现在用XY Graph有一个问题。一开始我先将阵列各初始化200 size到X轴和Y轴的Array,我是用Replace Array将资料写入Array然后立即输出到XY Graph显示。但因为一开始资料未写满200个,所以未写入Array的位置都是0,造成一开始的XY Graph会有两条线,等到资料填满200个,线就正常了,请问一开始的XY Graph的两条线有什么方式可以解决吗? 是这样子的,我需要一个即时显示的XY Graph
榉坂46成员渡邉理佐将在12月11日(三)发售的‘blt graph.vol.50’以封面人物登场。本次的写真是渡邉在房间中穿着宽松背心及毛衣的照片,在私密的空间可以看见她自然放松的模样。对于正在变革、转换期的榉坂46,同刊也记录了21岁的渡邉访谈,不论是对于现在的状态、回顾2019年的事情,或者对于团体有着停滞感而感到迷惘,还有第九张单曲即将引入选拔制度等,也提到对于自己“好好把握只有现在才能办到的事我想就会有所成长
虽然发表时间台湾正值清明节的连续假期,Facebook称为自己在Android系统上新家的“Facebook Home”Android界面,却是不亚于今年年初“社交图表搜寻”(Graph Search)的重大产品。 ①Android,最大的特色,便是允许手机品牌或任何第三方的开发者,能够拥有界面外观的设计自由,而Facebook Home所代表的,当然就是Facebook对Android的想法。 ②Facebook Home所要传达的,其实不脱“社交”二字,透过整个界面的重新设计,把社交摆在使用者行动生活的中心-虽然,很多人在实际上早已如此
汉语的表达一般比较含蓄,我们对于一件事情通常会先去解释与它关联的其他事物,然后再点名主题,这是汉语的螺旋形思维。 而英语则不同,在英语写作中通常会先说明主题,然后再对其做出解释,这便是英语的直线形思维。 在一篇文章中,要先有主题,然后对主题有相应的分论点(也就是说明),而对这些分论点,当然也可以再细分,但是细分之后的内容不应该被其他更高一级的论点所提到,如果存在这样的冗余,那么我们可能需要重新构思一下论点了
报告时间:2020年6月4号星期四晚上8:00-8:45(北京时间) 视觉-语言(Vision-and-Language)问题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研究课题 ,而其中很多问题都与生成问题息息相关,比如image captioning是基于图像生成语言,text-image synthesis是基于语言生成图像,目前主流的算法倾向于使用end-to-end的方式,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去解决语言和图像的生成问题,这就导致生成的大量样本是不可控的。我们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交互工具,理应是可控的,即无论是语言还是图像的生成,都应该是一个可交互,可控制的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我们近期提出了几个工作,一个是controllable image caption generation,另外一个是 house design from a linguistic description 这两个工作都是利用了graph天然的结构化表征能力以及推理逻辑能力,而达到一个可控的,可交互的文字与图像生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