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
鼓楼新闻网5月23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顾伟 文/摄)你见过画家在瓷板上作画吗?昨天,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画院和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一家一品——中国画名家瓷板画邀请展”在南后街开展。 瓷板画是在陶瓷板上绘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明清以来,不少名家高手通过瓷板绘画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王永海1967年生,现任潍坊市杨家埠木版年画社社长,潍坊丰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寒亭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华文昌文化特约研究员,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委员。从事民间木版年画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参与编撰《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等,发表著作《杨家埠木版年画雕刻技法》、《中国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丛书》等,荣获2010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晶、通讯员黄超芬)11月7日从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获悉,《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湖北卷》(以下简称《大系》)中《鄂西北系列神话传说长歌》卷的编纂工作初步完成,百万字著作首次以《神仙宝鉴》和《黑暗传》并提,整体构成鄂西北系列神话传说长歌体系。 《黑暗传》于1984年在我省神农架林区被发现,以民间叙事长歌形式表现汉民族创世神话,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重视。目前研究认为,《黑暗传》在明、清时代,曾在一定区域内广泛流传,作为主要表现远古文化的民间唱本,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神话、历史、考古、文艺、宗教、民俗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时时彩网址日报讯 (记者王晶、通讯员黄超芬)11月7日从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获悉,《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时时彩网址卷》(以下简称《大系》)中《鄂西北系列神话传说长歌》卷的编纂工作初步完成,百万字著作首次以《神仙宝鉴》和《黑暗传》并提,整体构成鄂西北系列神话传说长歌体系。 《黑暗传》于1984年在我省神农架林区被发现,以民间叙事长歌形式表现汉民族创世神话,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重视。目前研究认为,《黑暗传》在明、清时代,曾在一定区域内广泛流传,作为主要表现远古文化的民间唱本,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神话、历史、考古、文艺、宗教、民俗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2022年“我们的节日·春节”“文化进万家 寅虎迎新春”广西民间文艺原创作品网络展(一) 虎虎生威迎新春,民间文艺添光彩。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民间文艺形式喜迎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展现我区广大民间文艺家斗志昂扬喜迎新春的美好精神风貌,现对第一阶段征集到的民间文艺作品进行展示。 吴健纯:《芦笙阵阵庆佳节》60cm×60cm 金牛走了脚印在,老虎生威送财来; 贴上对联挂灯笼,爆竹不停响空中; 粽巴年糕有风味,民风民俗各不同
守望民间文化,关注民族起源,探索文明脉络,企求华夏哲思。进入民俗学论坛,深感三生有幸。特别声明:所有在博客中所发的论文,除非表明,均为原创,仅在中国民俗学网交流,如要转摘或纸媒选用,请与我联系:gsmxzrp571@163.com,QQ:752946184 张润平,男,1963年出生,大专学历,汉族,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西羌文化特邀研究员,定西市文史研究员,关陇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定西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近日,由吉林省文联、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吉林省汉兴美术馆承办的“情牵黑土 以艺抵心”吉林省民间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展开幕式暨第二届吉林民间文艺奖颁奖典礼在长春举行。开幕式上,第二届吉林民间文艺奖评选结果揭晓,10部(篇、件、组)民间文艺作品获奖,《满族民俗谚语故事》等4部(篇)获民间文学作品奖,《关东故事-人参娃娃》等6件(组)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另有41部(篇、件、组)作品入围终评。 “情牵黑土 以艺抵心”作品展是第二届吉林民间文艺奖评选活动的组成部分,展期为一周
2016年7月6日至8日,“传统伦理下的非遗传承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阳贵州民族大学及黎平地扪召开。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耿莹应贵州省人民政府的邀请,出席了7月6日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并致辞。 耿莹会长在致辞中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决定了保护传承的多样性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宣读民间小戏专家组成员名单及专家职责;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邱运华为民间歌谣专家组组长、副组长颁发聘书。民间歌谣专家组组长刘晔原为民间歌谣专家组成员颁发聘书;并向编纂出版示范卷的四省民协代表介绍了民间歌谣出版规划,下达2018年第一批示范卷任务。 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主任、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锦强指出:按照中宣部的指示精神,大系出版工程的重点不仅在于高质量的出版工作,还在于有效的社会宣传和推广;大系出版工程应立足于当代文化建设和未来文化发展,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26日,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以下简称非遗院)举办成立仪式。 记者在成立仪式上获悉,非遗院是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研究资源成立的,其将借助国家一流学术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丰富的研究资源和优势,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引领性的科研课题。 “我们的工作任务是以协同创新的方式,联合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共同组建研究团队,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的高端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