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
守望民间文化,关注民族起源,探索文明脉络,企求华夏哲思。进入民俗学论坛,深感三生有幸。特别声明:所有在博客中所发的论文,除非表明,均为原创,仅在中国民俗学网交流,如要转摘或纸媒选用,请与我联系:gsmxzrp571@163.com,QQ:752946184 张润平,男,1963年出生,大专学历,汉族,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西羌文化特邀研究员,定西市文史研究员,关陇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定西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马英群,男,汉族,副教授,1967年10月生,陕西商州人,1992年7月参见工作,1996年5月加入中国***,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至2005年5月,历任商洛农业学校团委副书记、书记,学生工作党支部书记;2009年11月至今,历任商洛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2014年11月至2017年6月任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党总委员;副教授职称;现任商洛学院金沙赌App副院长,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商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和一般项目2项、校级项目3项,参与省级项目6项、院级项目9项,在《小说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 20 余篇。
本报讯(记者 牛嘉荣 游映霞)近日,从市文化馆获悉,市文化馆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将于5月20日—25日举办以“民间文艺感党恩·百件精品表心声——运城市民间文艺30年成果展”为主题的民间文艺展览活动。 该活动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市文化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 参展作品聚焦我市民间文艺工作者、艺术家近30年来紧跟时代步伐、深挖本土风情、扎根基层生活的创作脉络,突出文艺作品对运城故事的讲述,以体现河东文化和人文风貌
在本中心授权范围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以转载、引用等方式使用本网站信息内容时,均需标明信息内容来源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网站”,且不得对本网站信息内容进行修改、曲解。 凡本网站标明“来源:XXX、转载:XXX(非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信息内容,表明该内容出于传播更多信息的目的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违反上述声明的,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 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守望民间文化,关注民族起源,探索文明脉络,企求华夏哲思。进入民俗学论坛,深感三生有幸。特别声明:所有在博客中所发的论文,除非表明,均为原创,仅在中国民俗学网交流,如要转摘或纸媒选用,请与我联系:gsmxzrp571@163.com,QQ:752946184 张润平,男,1963年出生,大专学历,汉族,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西羌文化特邀研究员,定西市文史研究员,关陇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定西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0年6月28日上午,我院学术讲座2020年第2讲、第3讲在学院三楼会议室举行。学院邀请联合学院刘云华教授主讲“学术讲座2020年第2讲——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讲座”,邀请联合学院盛羽副教授、我院工业设计系侯冠华副教授,共同主讲“学术讲座2020年第3讲——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讲座”。讲座由分管科研副院长霍发仁主持,各专业博士及意向申报人参加讲座
浚州公园精品社火汇演中的高跷表演。(记者 张志嵩 摄) 鹤壁网-淇河晨报消息 (记者 席蕊)3月3日,备受关注的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社火大赛在浚县5个赛区举行,来自天津、内蒙古、广西、河南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支社火队给观众带来了飞镲、高跷、傩舞、竹马、舞狮等精彩节目。 昨日上午8时,离“山花奖”社火大赛开始还有1个小时,浚县浚州公园就挤满了游客
昨天,10位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在北京揭晓,苏州著名刺绣艺术家姚建萍从30位提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列2017十大“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成为江苏唯一上榜者。 由光明日报社、光明网联合组织“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人候选名单产生并向社会公布后,经专家评审团投票、评议,又确定30位提名候选人
今年遗产日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口号是“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届时,将有包括全国非遗曲艺周、非遗公开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在内的多项活动同步开展,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国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成果五芳斋粽子,提高全民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集中展示近年来社会记录和抢救性记录方面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