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
展出地点:湖北路7号徐州美术馆(艺术馆) 主办单位:徐州市委宣传部、中国年度英才委员会、中国创新年度委员会、中华英才杂志社、中国书画杂志社、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徐州市文广新局、徐州市文联、贾汪区委宣传部 李勇逸是从徐州走出去的画家,1990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199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主攻山水,擅人物和花鸟,师承孙本长、何家英、贾又福、张立辰诸师。毕业后一直在京从事中国画教学及学术研究工作,曾受聘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等。现为文化部东方文化艺术院研究员、北京汉源画院院长
包布和(巴·布和巴雅尔):1964年3月出生,蒙古族,内蒙古通辽扎鲁特旗人。1981年,毕业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师范学校美术班。1985年在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油画
新西兰华裔艺术家姜宏光先生《传统与当代的对话》即将于2014年7月12日至8月7日于北京红子兰艺术中心举行。展览由北京红子兰艺术中心主办 新西兰太平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好当家集团,99号艺术中心,鉴宝杂志,雅昌艺术网,投资收藏导刊 收藏网 荣宝斋杂志社上海三唐美术馆协办. 展览将展出姜宏光先生近年来静心研究和创作的油画作品20张,彩墨作品10张。充分展现了姜宏光先生的丰厚的学识和娴熟的绘画技巧,在这次展览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姜宏光先生数年的艺术历程,也能看到姜宏光先生绘画的转变和今后艺术创作发展的方向
Marina Dunbar Marina Dunbar出生于白俄罗斯,2016年毕业于哥伦布州立大学,其作品广受市场欢迎,被多家公共机构和私人藏家收藏。 Marina的画是基于自然的抽象,通过和谐的运动流变、材料的即兴创作和层层半透明的色彩组合而成。她的作品与自然元素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脱离了纯粹物质性的表达
王琦(1918-2016)别名文林、季植,重庆人。版画家、美术理论家。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38年在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
潘公凯,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浙江宁海,199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2001年6月至今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等。教授在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同时也是博士生导师,自1979年以来一直担任中国画创作和美术史论教学工作,1992年5月至1994年1月曾赴美国伯克利大学研访。获旧金山美术学院荣誉博士
长宁文明网讯(胡芮)8月27日,“大竹海”文旅发展联盟在我县正式成立。 在联盟成立大会上,省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柴延祝发布了“大竹海”六条精品旅游线路。会议期间,联盟成员文旅部门代表共同签订了共建长江经济带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协议,表示未来将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客源共济、市场共拓、人才共育、基础共建、市场共管,提升“大竹海”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以天地为师得大山之魂 曹远鹏历时半个月写生创作《苍山不老大江奔流》。曹远鹏,1965年1月出生中国国画之乡淮北萧县,淮北市知名职业画家。他早年毕业于辽宁鲁迅美术学院,后又在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画、花鸟画创作高级研究班进修,先后师从中央美术学院著名山水画家贾又福教授、著名山水画家姚鸣京教授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花鸟教研室主任、研修部主任、著名画家苏百钧教授
2019年12月7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青年油画创作人才培养”高研班作品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北京冬日的凛冽寒风挡不住前来参观展览观众们的热情,展馆内处处洋溢着夏日阳光一般热烈欢庆的氛围。 中国油画学会多年来一直以推动中国油画事业发展为己任,作为艺术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致力于为提升全国青年画家专业水平做出贡献。为此中国油画学会申请并获批了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青年油画创作人才培养”高研班项目
本院立足北京辐射全国,开展对代表城市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的城市形象、城市景观艺术的设计研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城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城市与区域规划、风景旅游地规划、城市与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城市色彩规划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建设等各个方面的设计与研究。 北京城市景观研究院是一家综合型跨学科理论研究和设计咨询性质的专门机构,以“研究、建设、服务”为己任,针对我国历史悠久的单纯的园林、建筑、雕塑的传统研究无法满足现时代对各学科系统综合而自成一体的迫切需要,使我们的理论尽快上升为可以与西方理论平等竞争的系统理论研究并针对当代成功或不足的建设经验及时地进行提高与总结,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本院在注重自身核心研究团队建设的同时 主张学术无边界,邀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著名科研院校的精英学者,并聘国际教科文组织的著名专家为顾问围绕景观研究,根据科研与应用结合的原则,面向社会,通过对研究成果的转化,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及历史文化的协调发展,打造城市文化品位、扩大城市知名度,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