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荐
日前,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脉科技”)IPO首发申请获***批准,公司拟发行普通股34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36亿股,拟登陆上交所,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000776股吧)。 华脉科技创建于1998年,公司位于南京江宁区东山国际企业研发园内,公司主营业务为光通信网络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设备,是国内领先的通信网络物理连接设备制造商,产品主要服务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中国铁塔以及专网用户,公司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高成长型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等荣誉称号。 华脉科技介绍,公司拥有一支高效、稳定的研发团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深厚的专业背景,凭借在光通信行业和无线通信行业多年的研发生产经验,对国际相关领先技术的长期跟踪调研,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加,在通信网络物理连接设备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制造流程管理等方面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 华脉科技是国内重要的通信设备制品生产企业之一,拥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
根据***公布的数据,截止到8月14日,IPO处于正常审核状态的企业已经达到了98家。这一数字较此前一周增加了23家。 具体看,98家企业中,上交所占38家,深交所中小板占19家,创业板占41家
2020年2月27日, A股首家红筹企业--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华润微电子”或“公司”,代码:688396 SH)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中金担任本项目的独家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华润微电子上市开盘股价高开290.6% 报50元。华润微电子的成功上市开创了红筹企业登陆A股资本市场的先河,并在科创板首次引入绿鞋机制,体现了科创板的包容性与资本市场改革的成果,具有深远的里程碑意义
近日,江苏省证监局官网公开披露信息显示,新投集团在投企业—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导纳米”)上市辅导申请已获省证监局受理备案,拟申报科创板上市,保荐券商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微导纳米于2015年12月成立于无锡市新吴区,主要从事先进的原子层沉积(ALD)和反应离子刻蚀(RIE)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 并为新能源、柔性电子、半导体和纳米技术等多个工业领域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微导纳米依托具有多年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产业化经验的集团平台 拥有领先的智能自动化技术储备和雄厚的产业化资源,成功开发出用于光伏、柔性电子、半导体、LED和MEMS等工业的ALD和RIE产业化设备,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港媒2月25日消息称,浙江开元酒店投资者路演将于当天举行,携程为基石投资者之一。 消息指出,携程旅行网(香港)及格林豪泰酒店管理集团(Green Tree Hospitality Group Ltd﹒)出任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总额最多6200万美元(4.84亿港元)。 此前于2月15日,港交所披露信息称浙江开元酒店已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联席保荐人为中国银河国际和交银国际
力达塑业凭借良好的信誉,一流的服务,雄厚的技术实力,始终处于稳健、高速发展的状态。于2002年成立昆山分公 司;逐渐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塑料产品生产企业之 一,也是板材产品国家标准唯一起草和制定单位。2004 年获得河北省计量保证能力合格证;2005年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证书; 逐步建立光栅的质量评价标准
交通运输部6月1日发布了《关于增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内容包括夯实安全管理基础、鼓励分时租赁发展、提升服务能力、修建良好发展环境四方面。 据悉,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能源汽车的推行,分时租赁模式(汽车同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兴起。据交通部统计,目前分时租赁企业有40余家,车辆总数超过4万辆,95%以上为新能源车辆
责任编辑:初晓慧本文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作者:求真实验室XLAB说到352这个品牌大家应该都比较陌生,这是一家专注于空气净化产品研发的科技公司,2014年创立的352比起一众知名家电品牌名头自然没那么响亮,但352的空气净化器却一直卖得不错,这次实测的X83在1月份也是京东热销的型号。 携大利好复牌,冲着国企,市场也应该给几个涨停板以表敬意,事实却是,高开低走,当天就闷杀。接下来的三天,4月4日、9号、10号,又是三个跌停
中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深圳,注册资本17.8亿元,是一家全牌照的综合类证券公司,拥有投资银行、零售业务、资产管理、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等业务体系。中山证券下设全资私募子公司深圳锦弘和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另类投资子公司深圳锦弘劭晖投资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大陆期货有限公司。一直以来,中山证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以奋斗者为本、以创造者为尊”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等方面贡献自身力量
眼见年末公募基金规模战又要打响,各家公司也开始蠢蠢欲动,“规模战”号角已经吹响。年末大战倒计时“我们主要还是发力ETF和固收类产品。”9月26日,华南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