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结构
杨吟野老师“研究生导师信息简表” 招生学科方向 学科方向1 电子科学 学科方向2 担任贵州省教育厅光电信息分析与处理特色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研究方向包括键合长波长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光子晶体面发射激光器、新型单纵模人工微结构激光器、低发散角半导体激光器单管和阵列、低成本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等。 2014年以来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明主持或参与、项目来源、项目名称、项目研究起止时间) 1.一种硅化钙制备加热系统的数字开环式温度补偿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220516282.7 ) 2.一种硅化钙制备加热系统的模拟闭环式温度补偿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220516320.9 ) 3.一种对称单变换型射频功率放大器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220458867.8 )
新闻网讯(通讯员陈敏)动力与机械学院薛龙建教授课题组(NISE-Lab)在仿生智能各向异性材料方面取得最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 论文第一作者为动力与机械学院2017级博士生李倩,通讯作者为薛龙建。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微通道反应器使用范围广结构* 微通道反应器是一种借助于特殊微加工技术以固体基质制造的可用于进行化学反应的三维结构元件,具有非常大的表面积/体积比率。同常规反应设备相比,在换热效率、反应速度、产率、安全性、稳定性、可监测性等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能够进行更精细化的生产控制。 微通道反应器的“微”表示工艺流体的通道在微米级别,而不是指微反应设备的外形尺寸小或产品的产量小
仲崇立院长荣获第十三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 发布者:于子钧发布时间:2021-09-26浏览次数:248 9月25日,2021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辽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峰会上,第十三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隆重颁发。我院仲崇立院长荣获2021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本次授予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5人、 “创新奖”15人、“青年奖”29人
2021年11月16日,"非金属矿科学技术奖"公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传秀云教授的石墨研究成果获得"非金属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属于最高级奖项。 “非金属矿科学技术奖”是由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设立承办、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科学技术奖。非金属矿科技奖分为基础研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和科技公益四个类型
6月14日上午,在课题组组长肖敏教授的带领下,来自阿肯色大学的Jak Chakhalian 教授和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Tom Wu教授前来参观本组实验室及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的相关课题组,下午分别做了题为Whither the Oxide Interface和Interface-based memory and field effect devices made of complex oxides: an emerging game of oxide electronics的报告。 课题组相关教师及学生认真听取了报告,并就oxide interface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微孔铝板采用优质铝及铝合金板通过数控设备、精密模具与涂装设备加工而成,具有防潮、防霉、防火、清洁无污染、装饰效果好,吸声性能佳的特性。 微孔铝板的特性: 1、吸音减噪:无需贴覆吸音材,吸音减噪效果佳。 2、防火安全:符合ASTM E84 Class A级耐燃标准
高温介电温谱仪是一款用于评估电介质材料高温介电机制(材料极化、储能、驰豫、相变、微结构变化、分子团重新取向等)的重要测量系统,该系统通过测量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阻抗、相位随温度、频率变化的关系,直接得出电介质材料的温度谱、频率谱、阻抗谱、Cole-Cole图等重要的物理性能参数。高温介电温谱仪是科研实验室新材料的开发和研究、生产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优化的重要工具。 高温介电温谱仪的功能特点: 1、采用一体化集成设计,触摸屏操作,操作直观、使用方便; 2、*的电极设计,重复性和稳定性更高; 3、高温条件下模拟导线屏蔽,可有效增加测试的频率带宽,减小电炉丝的交流干扰; 4、内置1MHz阻抗测量,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 5、系统自带温度校准功能,让测量温度尽可能与样品实际温度保持一致; 6、采用PID模糊算法,控温精确、无超调; 7、软件可以直接得出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的比值曲线; 8、提供常温、高温、恒温等多种测量条件
紫外激光器是一种产生紫外光束的激光器,从结构上可分为固体紫外激光器(光纤紫外激光器)、气体紫外激光器、半导体紫外激光器。 凭借独特的“冷加工”热影响区极小的优势,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非金属脆性材料中实现超精细加工和微结构制作,广泛应用于3C行业,尤其是手机产业链的各关键流程中。目前发机量已超过15000台,在同类激光器的市场占有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冯岩,男,汉族, 2019年6月于燕山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凹凸板结构静动力学特性研究及应用。2013年至2019年硕博连读期间参与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动态辊缝的连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机理研究”、燕山大学青年教师研究计划A类“树脂胶结面性能对复合板屈曲和振动特性影响的实验与数值研究”等。已经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