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azine
在这动荡之年,30位民间记录者用了一年时间, 以光影为我城记录自然、社区、社会等的种种变迁。 2013 年初,梁特首发表他第一份施政报告, “稳中求变”一词,触动了我们的神经── 总是难以相信能有平稳改变这回事,因为凡改变必带来冲击。 究竟我们是要维稳,还是寻求真正的改变? 2014 年是改变之年,Breakazine! 跟数十位民间记录者合作, 从大自然的规律、重建中的社区、民怨的爆发点, 记录了他们所目击的人物、地貌、社会、人心的改变, 邀请你也成为来年的民间记录者,一起投入我城的蜕变
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 这群老人活了一世人,又好像做了几代人。 生活不易,他们所求不多,只求最平凡却又富有生命力地–活着。 过往三年半时间里,摄影师林振东持续纪录一群基层长者的日常生活,这些平凡时刻该怎么呈现?在图片信息日益丰富的当下,纪实摄影还能发挥有力的传播作用吗?摄影师将在讲座中分享他在《活着》中的创作过程
或者你会感到,最近吸毒问题变严重了。即使怎样强调“不可一‧不可再”,索下第一口K的青年人,仍是愈来愈多。 “究竟他们在想什么?为什么不洁身自爱,明知有毒都要玩?”你可能会这样问
在香港,谈移民,谈得沉闷,也沉痛。 1997大限之前,我们用脚回应,出走加拿大; 2017另一大限,移民之念又再泛起,下一站,却说是台湾。 闷,是因面对历史的转折,香港人只有一道板斧,就是移民他往
但也有很多人认同,生活需要仪式感。 畅销书会写:“仪式感让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让人生变得不平凡。” 但要深究仪式感,先要追溯仪式予人的意义
在历史洪流中,香港人仿佛不曾自主,只能匍匐前行。 但在同一个时空中,不同角落的抗争者, 正跟我们经历一样的、甚或更艰辛的民主实验。 当下茫茫,我们是否能向同路人借鉴? Breakazine!尝试拉阔想像,探索不同地方近年的民主实验── 埃及的“公民广场”成就了革命,推翻了专政,为何却让民主倒退? 俄罗斯脱离共产,建立民主普选,为何民众仍活在威权之下? 马来西亚变天失败,执政党延续打压,为何竟出现了活跃的网络媒体? 美国似是国际民主典范,为何仍爆发了震撼全球的“占领华尔街”? 埃及的社运领袖、反普京**的组织者、 马来西亚的媒体人、占领华尔街的美国学者; 亲历其境的当地人,写下给香港人的信,分享他们的想法, 成为我们深化民主的养分
在这个年代,当一个基督徒,其实不容易。 城市弥漫的无助情绪,社会一天比一天荒诞,与信仰中强调的全然交托,顺服掌权者,仿佛是互不相望的两个极端。久而久之,信仰,生活,两者之间好像有一道无法跨越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