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
学院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造就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园艺学、风景园林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市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1个厅级科技创新团队。 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2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科技部“三区人才”项目101项,省部级项目119项,河南大宗蔬菜产业体系项目1项,横向项目20项;科研总经费共1276.0万元,其中纵向经费1206.0万元,在研经费701.3万元
袁俊生教授,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工业污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 学术称号: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山东泰山学者、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国家科技计划水资源领域专家组成员;获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先进科技工作者、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科技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光电学院研究生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科研的主要力量。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以及在工程应用和产业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显著成绩,并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发表了很多学术论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SCI论文从90年代中的个位数增加到2007年的近百篇(92篇),论文的影响因子也有大幅度的提升。近五年(2003年到2007年)的研究生成果如下表所示,已授权发明专利21项;参与的科研项目获科技奖励5项以上;共发表学科论文1113篇,其中被SCI收录289篇,被EI收录418篇,A类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98篇
学术经历: 1999年获得兰州大学电子与信息处理学士学位。2004年和2011年分别获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4年留校任教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产融结合的一项重要方式,加之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强大动能,得到学术与实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一融合了产业供应链与金融服务的创新型金融解决方案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成为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的重要战略途径之一,特别是在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以及因应收账款而产生的营运资金压力等问题方面。中小企业受其自身规模限制,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的情况比大企业更容易发生,如何盘活资金成为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重要议题
华南理工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实验室是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下属实验室,有教授2人(博士导师2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博士生5人,硕士生20余人。实验室主要从事认知科学与情感计算、知识库、神经网络、半监督学习、聚类集成等算法和模型构造,在此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具备了较好研究基础。 在学术研究方面,已经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00多篇,发表的会议和刊物包括了ICML、IJCAI、KDD、ICDM和Pattern Recogni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Bioinformatics 等国际著名期刊,以及国内一级学报等
2022年第四届电子通信,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ECNCT 2022)将于2022年10月14-16日在珠海召开。此前,ECNCT系列于2019年在中国深圳,2020年在中国成都,2021年在线上皆已成功举办。电子、通信和网络技术是当今新一代计算机技术领域最基础性的技术之一,它们深刻改变了各行各业的生产和运营方式
《铸造》杂志(月刊)创刊于1952年,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会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在铸造及相关领域具有广泛影响。《铸造》杂志在全国优秀 科技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杂志内容涵盖国内外铸造领域的先进科学研究成果和应用技术(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检测方法及仪器、铸造过程环保等),生产管 理经验、商务信息、行业活动和科技动态信息,刊登国内外广告
我校谭博副教授入选陕西高校第五批 “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了陕西高校第五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名单(陕教工函〔2022〕169号),我校艺术学院谭博副教授入选。 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由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申报,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旨在储备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层次学科专业人才力量,为进入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打好基础。该项目从2017年开始实施,截止目前我校共有5人(张晓丽教授、张恩利教授、丁建岚教授、王翔副教授、谭博副教授)入选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微电子与纳米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and Nanotechnology)近年来投入近千万建成了微纳器件工艺平台、晶圆级纳米器件测试平台、存储芯片测试平台及高性能计算平台,形成了以国家级青年人才为核心的综合性研究团队。近年来,研究所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及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合作的研究项目和课题,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及集成电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三年发表了五十余篇高水平SCI/EI检索论文,并在微电子集成电路国际顶级会议IEDM/VLSI Symposium上多次报告研究进展,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三维存储芯片及存储单元、纳米晶体管可靠性、新型电子器件制备与集成、存算一体架构设计、信息功能材料设计、柔性电子材料及器件、SiC基大功率电子器件、微信号低噪声电路设计、高速数/模IP核及OFDM的SOC实现等
微电子与纳米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and Nanotechnology)近年来投入近千万建成了微纳器件工艺平台、晶圆级纳米器件测试平台、存储芯片测试平台及高性能计算平台,形成了以国家级青年人才为核心的综合性研究团队。近年来,研究所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及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合作的研究项目和课题,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及集成电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三年发表了五十余篇高水平SCI/EI检索论文,并在微电子集成电路国际顶级会议IEDM/VLSI Symposium上多次报告研究进展,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三维存储芯片及存储单元、纳米晶体管可靠性、新型电子器件制备与集成、存算一体架构设计、信息功能材料设计、柔性电子材料及器件、SiC基大功率电子器件、微信号低噪声电路设计、高速数/模IP核及OFDM的SOC实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