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
“丰原漆艺馆”成立的缘由,肇始于丰原的漆器文化,缘自日治时代,由于日本人喜爱漆器,当时便在台湾广植漆树,由于台中市内有大雪山及八仙山两座林场,提供漆器工艺所需的材料,加上日人在中部地区有计划的培植漆艺业,因此造就不少漆工人才,地利加上人和,而且漆器工厂大部分都集中丰原一带,促使台中市漆器业的蓬勃发展,当时丰原地区,曾独领风骚生产大量的漆器外销世界各地。 为重新诠释传统漆艺之美,并赋予未来漆艺的再生、发展与创新之契机,“丰原漆艺馆”于91年5月26日开馆启用。目前馆舍1楼提供展览、教育、休闲,2楼提供传习、制作、会议与漆艺文化生活园区的形塑
据同心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对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古籍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 如何谱写浙江古籍承续新篇章?4月12日下午,省政协副主席裘东耀带领文化文史和学习委部分委员到浙江图书馆调研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 裘东耀一行参观了浙江图书馆古籍书库和古籍善本特藏阅览室,听取图书馆负责人的情况介绍,详细了解馆藏文澜阁《四库全书》等珍贵古籍善本收藏、修补和数字化等工作情况,实地调研孤山馆区普通古籍阅览室、古籍修复中心、书库、碑廊和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浙江传习所、古籍修复材料中央库
人民网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张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社会宣传推广活动——传统‘二人台’与民间‘二人转’传承与发展交流展演”活动近日在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举办。 本次活动以“保护、传承、发展、利用”为主题,特邀“六省一区”的传统二人台与民间二人转班社进行展演展示,以走基层进村社与民间小戏知识普及相结合、乡村现场表演与线上传播相结合、剧目展演与*点评相结合、民间艺人示范表演与收徒传艺活动相结合为主要形式,同时要求小戏剧目突出地方戏曲语言程式,体现区域民间艺术的传统特色,现场使用传统器乐伴奏,以保持二人台与二人转真实完整的传统风貌和民间风格。活动期间召开了座谈会,与会*深入探讨北方方言区民间小戏留存现状及传承保护措施,研究传统剧目在当今人文领域的传承空间及发展途径
珙县(罗渡)第二届“花山浓情”苗族文化节于3月10日、11日在珙县罗渡乡举行。中共珙县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地方志办公室)应邀参加“花山浓情”苗族文化节开幕式及罗渡苗族旅游特色小镇研讨活动,并向向王武寨民族学校捐赠《珙县志》《红军长征过珙县》《中国***珙县历史第二卷》等书籍。 苗族文化节的活动非常丰富,有美景可赏、美酒可品,民俗表演、歌舞互动
烟台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学科带头人杜振宁教授,是我省2004年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今年2月,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杜振宁教授,申请办理了延迟退休一年。 目前,他已成功研发非激素类植物生长促进剂生物肥料,对防治土壤污染,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6月9日晚上,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省主场系列活动项目之一的“名家传戏·经典再现”潮剧传统折子戏传承汇报演出专场”在慧如剧场举办,由参加传承培训学习合格的学员献演《挡马》、《闹钗》二个潮剧传统折子戏,向潮剧经典致敬。 据了解,自去年8月份起,国家级非遗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方展荣与市级非遗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谢素贞担任传承老师,从广东潮剧院属各团选派优秀青年演职员参加传承培训。阶段来,两位老艺术家为青年演员授课,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学传承潮剧经典《挡马》《闹钗》,通过组织教唱、传承排练、合乐连排,传习效果显著、进展顺利,潮剧《挡马》、《闹钗》成为院团常演剧目
1955年吴政宏14岁时,就读头城中学初中二年级,因家父为友人作保,家道中衰,将宜兰县头城镇火车站前的大房子认赔卖掉,搬回走路到头城火车站需要一小时的金面里乡下故居。 政宏初次对农村的见闻和感触是破旧小房、水牛、踩水车等粗重辛苦状况,转头对母亲说:“我要救度苦难”。 高中顺利考进全省第一家刚设立农业机械科的“宜兰农校”就读:一心为救度苦难,全心学习农机修护技术
辞旧迎新、春去秋来。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石林县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农民画展和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习二十大”为主题的2023年新春摄影书画展,此次展览面向全社会的广大市民朋友,展出时间为1月22日至2月5日,展出地点分别在石林县非遗馆、农民画馆以及老县委书画摄影展览室内。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展示馆,展出了彝族民俗文化项目、彝族撒尼摔跤项目、撒尼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彝族大三弦项目、传统舞蹈器乐项目、传统美术技艺项目、彝族民俗文化项目等项目以及民族文化保护区、非遗保护资料等内容
这里是我们的古琴传习课程,相信一定有你喜欢的! 颐和琴社是北京太古颐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由邸聆桐先生发起的专业古琴传习社,旨在传承中国传统的古琴文化。琴社名字中的“和”字正是徐上瀛《溪山琴况》中的第一况,“颐和”就是用七弦清音来颐心养和。 琴社专业从事古琴文化传播、古琴传习教学、琴学理论研究、斫琴工艺研究
1955年吴政宏14岁时,就读头城中学初中二年级,因家父为友人作保,家道中衰,将宜兰县头城镇火车站前的大房子认赔卖掉,搬回走路到头城火车站需要一小时的金面里乡下故居。 政宏初次对农村的见闻和感触是破旧小房、水牛、踩水车等粗重辛苦状况,转头对母亲说:“我要救度苦难”。 高中顺利考进全省第一家刚设立农业机械科的“宜兰农校”就读:一心为救度苦难,全心学习农机修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