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frame
st.write()是Streamlit的瑞士军刀,你可以把任何东西丢给st.write(): 文本、数据、Matplotlib图表、Altair图表等等。别担心,Streamlit可以 自动识别数据类型并正确绘制。 Streamlit也提供了针对特定类型数据的方法例如st.dataframe()和st.table(), 你也可以用这些更专门化的方法来显示数据
Series的打印效果,让我们感觉它像个二维表格,实际上它还是一维的,其索引和numpy的一维数组比较类似,但还是有点区别的。 注意:如果你的Series是显式的整数索引,那么s[1]这样的取值操作会使用显式索引,而s[1:3]这样的切片操作却会使用隐式索引。Pandas开发人员在历史中为这种问题头疼不已,但没办法,现在还是这么混乱
我在 scikit-learn 的官网上看到除了讲义及补充资料外的编码方式 OrdinalEncoder,从操作上,我不太能够分辨 preprocessing.LabelEncoder 与 preprocessing.OrdinalEncoder 的差异。从其他网站上查到的资料是说 LabelEncoder 是对标签编码,OrdinalEncoder 则是对特征编码,想了解标签及特征在dataframe的差异。 另外想请问在进行 LableEncoder时,如何自订编码的顺序,例如小孩、年轻⼈、老⼈,标示为 0 1 2,那如果我想改将小孩、老⼈、年轻⼈、分别标示为 0 1 2,该如何处理
Spark读取文本文件并转换为DataFrame Spark ML里的核心API已经由基于RDD换成了基于DataFrame,为了使读取到的值成为DataFrame类型,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读取CSV的方式来读取文本文件,可问题来了,当文本文件中每一行的各个数据被不定数目的空格所隔开时,我们无法将这些不定数目的空格当作CSV文件的分隔符(因为Spark 基于Spark的学生成绩分析系统 本文是本人硕士期间云计算课程的一次大作业,所以可能部分内容有充字数的嫌疑,还望各位看官无视。 Spark RDD的简单使用 RDD(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即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DD是Spark的核心,在Spark中,对数据的所有操作不外乎创建RDD、转化已有RDD以及调用RDD操作进行求值
copy 它是一个布林值。它决定 DataFrame 的值在进行转置后是否会被复制。预设情况下,它的值是 False
今天我们将一个 Series 序列数据转为 DataFrame结构。我们将用么 pd.cut() 对数据进行分箱,也会用到 NumPy 的 np.reshape() 对阵列数据进行变形。接下来我们看看具体的需求,再分析一下解决思路,最后用代码实现它
QingCloud 对比1.4.1 1.5.0 增加了 1400+ 个代码提交,主要的变化包括 DataFrame/SQL 执行后端优化,使得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详情请见 [URL]。机器学习增加了更多的算法,对以前版本的算法做了改进,并且机器学习开始从library转向构建一个机器学习工作流 Pipeline 的系统。同时在 Streaming 和 Graphx 方面也有非常大的改进
同事推荐给我一本书,并热心地借给我看,机会难得,终于翻了一遍,对于编程类的书籍,眼高手低是通病,于是我跟着书本敲了一遍代码,有的有报错,经过搜索解决了。有的搜索也没解决的,可能是包的版本问题,或者代码出现了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本书是Python数据分析入门书,每个概念都通过简单实例来阐述,便于读者理解与上手。具体内容包括:Python及Pandas基础知识,加载和查看数据集,Pandas的DataFrame对象和Series对象,使用matplotlib、seaborn和Pandas提供的绘图方法为探索性数据分析作图,连接与合并数据集,处理缺失数据,清理数据,转换数据类型,处理字符串,应用函数,分组操作,拟合及评估模型,正则化方法与聚类技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