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
1957年11月生于江苏无锡,197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院兼职教授。 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的青花水天堂王伟中画展于2015年1月23日下午15时30分在南京金陵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王伟中近期创作的精品八十余幅。著名艺术评论家顾丞峰、著名艺术评论家、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承志、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正民、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常宁生、原江苏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胡博踪、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赦、前江苏美术出版社副总编朱成梁、江苏省美术出版社副社长樊达、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邢健健、著名艺术家束新水等出席开幕式
《十月》杂志已经40岁。众多知名作家齐聚一堂为《十月》庆生,或畅谈,或诵读,朴素又真诚。 80年代文学的黄金时期,各种文学杂志异彩纷呈,助推著文学创作的高潮迭起,而《十月》有着自己的精神气质
1922年7月27日,郭沫若的《论文学的研究与介绍》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发表。该文是针对茅盾有关翻译问题的看法而写的。 1937年7月27日,郭沫若由日本回到上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开始听腾格尔的歌是因为电影《黑骏马》。 记得那是一个下午,北影老导演谢飞带队来我们学校的大讲堂里举行他的电影"黑骏马“的首映式。电影刚开始还以为跟以前的某些‘第五代”一样让人昏昏欲睡(典型:陈凯歌“孩子王”),可是看了一会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是一部感人的电影
1982年6月23日,第一届法国文学讨论会在江苏无锡市举行,就法国文学中的人道主义、存在主义、自然主义、“新小说”、新批评等问题进行学术交流。会上成立法国文学研究会,推选罗大冈为会长。 1988年6月23日,爱国民主人士、文化名人梁漱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文学批评有多种不同的切入角度和话语方式学者型的批评家往往喜欢借用大量的学术观点努力建构自己的话语方式甚至批评体系而作家型的批评家往往从文本、文学感悟、阅读体验等方面出发在批评文本中体现出随意性、辐散性等特征不在意是不是能够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这些批评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共同推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容本镇属于作家型的批评家他出版过长篇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在文学批评中他以对张承志小说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评价标准和学术视野并由此扩展到对广西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随意性、感悟性、经验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