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于贵瑞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及耦合过程机制、植被功能性状及生物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他长期担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综合中心主任,负责生态网络的基础能力建设、信息管理及联网观测研究,为我国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济医学院七七级三大班在美国聚会刚结束一个月,国内传来了一条振奋人心的特大喜讯:我们班的马丁同学,经过八年努力奋斗,终于在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医药卫生部第三轮投票中以最高票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消息传开,同济海内外校友群情沸腾,我们三大班同学更是欢欣鼓舞。日前,中国工程院正式宣布了马丁与其他55位学者增选为院士的喜讯
沈阳有研矿物化工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有色集团沈阳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共同出资组建的,以生产和研发有色金属选矿药剂及塑料热稳定剂辅助原料为主的专业化工企业,现有生产能力15000吨。公司位于中国辽宁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 公司以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科研力量为依托,拥有长期从事科研开发及应用推广的科技队伍、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现代化的检测手段,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优良
卢小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毕业于原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自然资源部矿山时空信息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河南省矿山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现任中国测绘学会理事、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事,河南省遥感技术应用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及航测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时空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测绘通报》编委。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3、企业近三年上缴建筑业营业税均在5000万元以上。 4、企业银行授信额度近三年均在5亿元以上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是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直属单位,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首批43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之一,注册资本3.49亿元,净资产19.74亿元。公司前身是1982年5月成立的“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一公司”,1997年3月整体改制为“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9月更名为“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名称几经变更,但企业品牌得以牢固树立和广泛认同,被誉为“特区建设的劲旅”“来自建筑之乡的神兵”,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2019年11月15-17日,绿色岩土工程论坛暨第九届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在苏州召开。本次大会由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工程勘察分会等单位承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测试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央军委科技委顾问、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中原学者”王复明院士应邀出席本次会议
3月6日下午,安全学院党委书记张玉培“信念×坚守”主题教育报告会在音乐厅举行,报告会由该院党委副书记孙彦主持,辅导员、班主任及全院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报告会上,张玉培首先宣读了教育部关于张子敏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国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应用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贺词,并带领大家学习了几代“瓦斯人”半个世纪以来心系国家、乐于奉献、克难攻坚、锲而不舍的精神。随后,张玉培从政治理想、价值观念、专业道路、行为习惯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涵: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即“心系国家,服务社会,成就自己”;三是要以专业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争取更高的学历,争做专业领军人;四是要在人生道路上,养成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心无旁骛、锲而不舍的行为习惯
中国人寿大厦(原北京世界金融中心) 工程名称:中国人寿大厦(原北京世界金融中心) 工程说明:中国人寿大厦(原名北京世界金融中心)位于CBD中央商务区的西北部,为集办公、商场、商务、健身、娱乐及餐饮于一体的大型智能化单体建筑,建筑外形雄伟壮观,是朝外大街最高的标志性建筑。该工程地下3层,地上32层,檐高165m。工程结构形式复杂多样,基础为桩筏,由462根工程桩和2m厚底板构成,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合无梁楼盖体系,并辅以空中转移大梁、钢管混凝土柱、复杂钢结构等特殊结构
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及教学30余年,在消化道常见及多发病以及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主持开展多种消化道内镜下诊疗新技术,擅长门脉高压综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水及硬化套扎术)、消化道肿瘤狭窄支架置入、超声内镜诊疗等高级内镜技术,尤其擅长消化道早癌的诊治。 主持及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10项,国家多中心临床研究2项,国家级临床药物试验多项,在国内外专科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3部,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