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因子
临床输血过程中,内科输血的指征有哪些? 导读:临床输血过程中,内科输血的指征有哪些? (1)全血: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血红蛋白<80克/升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输注。 (2)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贫血伴缺氧症状
好消息!血友未“莱”,“士”半功倍甲型血友病患者手术援助项目增加定点医院啦! 1) 经正规医疗机构确诊为血友病甲型,且符合人凝血因子VIII( 海莫莱士®)药品适应症的患者; 2) 购买的人凝血因子VIII( 海莫莱士®)药品,必须是患者在项目定点医院手术期间的用药。 在项目定点医院购买人凝血因子VIII( 海莫莱士®)并用于手术的患者,可获得药品总支数的20%援助。最少购买支数为50支,每10支为一个基数,不设上限
12月11日晚 ,由校团委主办的 “保护肝脏,快乐学习,幸福生活”乙肝知识讲座在X4154举行。讲座由校医院院长贾全芬老师主讲。校医院党委书记王国平老师、 、、副院长张卉老师等参加了讲座
血流变检测仪应用在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主要侧重于血液的宏观、微观流变特性的改变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及生化指标(如血浆蛋白、凝血因子、自由基、内毒素等)与血液流变特性的关系等,随着近年来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了血液流变学,人们关心的热点主要在流变学指标的诊断特异性上。那么,血液流变学检测到底有没有疾病的特异性?对临床辅助诊断有什么帮助呢? 众所周知,血液在全身流动,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病变都会反映到血液中,自然也会在血液流变学指标上或多或少有所体现,问题是我们能否检测出这种改变,以及能否找到引起这种改变的诱因及原发部位。事实上要找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与疾病的对应关系是非常困难的,正如临床的血象检查,如果白细胞数异常增多,我们可以推断体内有炎症,但炎症的发生部位单靠血象检查是不能确定的
血清是一种纯天然的培养基,作为细胞培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其储存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血清的质量,甚至阻碍细胞生长。血清一般储存在专用的PETG血清培养基瓶中,长期储存需在-20℃ 以下冻存,那么使用时如何解冻血清呢? 血清是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后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原已被除去的血浆。常见的血清包括胎牛血清、小牛血清、羊血清等,解冻血清需要按照既定的步骤操作: 1、解冻血清时,请按照所建议的逐步解冻法(-2℃至4℃至室温),若血清解冻时改变的温度太大(如-20℃至37℃),实验显示非常容易产生沉淀物
止血是临床救命和疾病治疗中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临床医生要了解和掌握各种止血药物的相关知识,做到合理用药,争取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凝血过程是一个涉及多种凝血因子的复杂“瀑布反应”,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生化反应的正反馈作用,将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蛋白
筑时候用的水泥,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成分就叫血小板,血小板相当于我们是一个砖块,只有水泥好砖块好,这样才能很容易地,形成一个血栓。但是在肝硬化患者的身上呢,通常存在门脉高压,刚才讲过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就是脾大和脾功能亢进增大的脾脏,会把多量的血小板破坏在脾脏之内,因此很多的肝硬化患者,存在一种血小板的减低。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答: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包括FⅡ、FⅦ、FⅨ及FⅩ。这些凝血因子所共有的生化特征是:分子中均含有特殊的γ-羧基谷氨酸(Gla),Gla是可以和Ca2+ 结合的氨基酸,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与Ca2+ 结合后发生构象改变,从而显露出与磷脂膜结合的特征,参与血液凝固过程。FⅡ、FⅦ、FⅨ及FⅩ的生物合成有赖于维生素K的参与,在缺乏维生素K或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时,体内合成的FⅡ、FⅦ、FⅨ及FⅩ除特定的谷氨酸残基未被羧基化外,其余部分的氨基酸顺序及糖组分均正常,但是这种形式的FⅡ、FⅦ、FⅨ及FⅩ不能参与凝血过程
肝素是一种硫酸化的天然黏多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组织中,具有抗凝血作用。肝素由紧靠血管的肥大细胞产生,常以蛋白聚糖单位的形式存在,其化学结构由右旋葡萄糖醛酸和右旋葡萄糖胺交替连接而成,分子量分布5000~30000,平均分子量20000; 临床上使用的肝素是从健康生猪小肠粘膜中提取纯化而来。临床上通常使用肝素的钠盐和钙盐,以肝素钠为主; 肝素具有很强的抗凝血、抗血栓功能,即抑制Xa和Ⅱa功能
滥用抗生素造成免疫力降低,还有这些危害你知道吗? 抗生素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