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执辈
在王家增的画面中,工业城市的灰暗、陈旧、残破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基调。沈阳,这个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重工业大城,王家增生于斯,长于斯,他的父执辈、亲戚、同伴、街坊邻居,以及他自己,都在工厂工作,工厂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难分难舍。八〇年代末,他如愿地脱离了工厂,但是他的亲友同伴都还在当工人,及至铁西区没落了,无数的钢铁工厂关门,数以万计的工厂工人被迫下岗,这对一辈子赖以为生的工人而言,简直是致命的杀伤力,对王家增也造成很大的冲击,这不仅仅是物伤其类,更因为他的生活圈子以及生命轨迹从过往及至当时都还牵连不已,余波荡漾
民国58年父亲以卖豆干起家,利用三轮车一步一步踏实的推往市场贩卖。 民国62年成立工厂装设生产线,开始自制生产豆干。 民国72年成功研发真空包装豆干,至今已24年之久
去年台湾雨水偏少,从秋天至今年五月下旬约十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全台水库大缺水,以致大部分的农田皆停供休耕, 但还是有少数不靠水库供水的农民使用自家的陂塘蓄水来灌溉农田,由于今年天气太热,没有雨水,节气行至壳雨芒种时,盼了好久的梅雨才降下甘霖,但雨势太大,以致稻穗开花被雨水淋坏,稻田病虫害的二化螟虫咬食,造成空心空穗(白串),有结穗的稻子,又受到大量鸟群的啄食,稻作损害严重歉收。 新杨平社大实习农场的有机小农,长期的田间劳作辛苦,收获却相当不佳, 心中虽有无奈,仍然乐观以对,遵循父执辈的教导及友善的心态,天天踩在田地里, 对土地充满关心和感性的心,感谢仍有食物,就算不丰,平常心以对,就不那么难过了!
台北星巴克的重庆门市是一栋日治时期留下来的老建筑,有着罗马式的回行拱廊以及白色的拱形门窗,内部的墙面上挂着从清光绪年间至今的相片,艺术及历史文化氛围吸引许多人到这里来小坐片刻,但其实搭建这栋西洋风味十足的洋房主人大有来头。 很多人听过在日本以抹茶闻名,开业超过150年的京都祇园辻利茶屋,但很少人知道115年前由三好德三郎开设的第一间茶铺是在台北,也就是现在的星巴克重庆门市所在地,当时的辻利茶铺除了贩售日本玉露茶、山茶之外,尚有乌龙茶及红茶等 种类多元品质精良,号称是皇家指定用茶,并曾参加世界各地各个博览会获奖无数,在现在京都祇园辻利的网站上还能看到1899年在台北开店的这段历史 祇园辻利のこと (相片来源: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三好家族战后返回日本,但仍承袭父执辈家业,在京都经营祇园辻利与茶寮都路里,已年届八十的第三代三好通弘先生,2013年曾受中央研究院之邀,回台再访辻利茶铺,虽然先人已远,贩售的茶叶亦已被咖啡取代,但幸好这栋他儿时生长的老建筑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