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受
来自A的问题:在结婚一年以后,我必须承认妻子和我之间有严重的性方面的问题。在不侵犯自由意志的原则的情况下,Q’uo能够对我们当前性方面的困难进行评论吗?它们能否为我确认,我当前的情况是由高我规划的、以便从正面方向引导我吗?除了我们个人的问题之外,想望询问在我们的灵性发展中,有性和无性之间的区别。有许多和尚或尼姑通过禁欲来专注于他们的戒律,圣经也在马太福音19:12中说过:“因为有生来是阉人,也有被人阉的,并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
‘ 那二十四位长老、就俯伏在坐宝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远远的、又把他们的冠冕放在宝座前、说、我们的主、我们的 神、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 启示录 4:10~11 ’ “领受”: 真实的敬拜! 有时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们失去了我们最珍贵或最在乎的,无论是人、事、成就或头衔⋯,我们还可以敬拜赞美主吗?二十四位长老的敬拜把最真实敬拜的画面呈现出来,每次敬拜前,主动放下最珍贵的冠冕单单的敬拜神,再次称颂赞美主,相信一切都是祂所造所赐的,为这一切献上感谢!“摘下冠冕放在宝座前”是非常不容易的动作,就像马利亚为主打破珍贵的香膏,破碎自己全心献上给主,什么时候我们会记得我们在地上都只是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时,我们就可以体会二十四位长老的敬拜,“俯伏”、“摘下冠冕”、“赞美”、“感谢”,这就是真实的敬拜! “一起祷告”: 爱我们的父,帮助我们可以从心灵真实的敬拜祢,为每一件我们所拥有的献上感谢也献上给祢,谢谢主,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当时陈伟民主任牧师领受细胞小组教会的异象,要建立一间强大、健全、有影响力的教会。 开基时有30名会友,初期需要暂借别人地方聚会。 陈牧师凭着神给的信心,由最初只有1000呎的教会扩展到现在超过10000呎的地方, 并发展成为一间逾千人的教会
祈求天主父和主耶稣基督 ,祝圣他所召叫,散居全球各地的天主教会,广赐恩宠与平安。为此,我们同声祈祷。 请为万民得享救恩祈祷: 祈求上主引导万民认识天主所派遣的独生子 ,除免世罪的羔羊,并接受他的救恩
小孩子们,现在是最末的时期了!就如你们听说过假基督要来,如今已经出了许多假基督,由此我们就知道现在是最末的时期了。他们是出于我们中的,但不是属于我们的,因为,如果是属于我们的,必存留在我们中;但这是为显示他们都不是属于我们。 至于你们,你们由圣者领受了傅油,并且你们都晓得
马可福音4章11-12节乍看之下会令人产生疑问: 为什么耶稣凡事要用比喻 对众人隐藏神国的奥秘呢? 又为何"恐怕他们回转过来 就得赦免"? 难道主不愿人人都得着赦免么?又或者主偏心只将神国的奥秘及救恩赏赐给少数人? 在教学上 比喻是一件极好工具; 它可以很丰富的解释一个抽象的概念 深入浅出的使之具体化 让人能够容易明白。不但如此 比喻能够抓住听众注意力 使人不至于听见高深的理论而昏昏欲睡。以比喻教学也是当时拉比们的惯用手法 耶稣时代的人们对这样的教训是很熟悉的
A. 耶稣呼召我们借着追求行在圣灵所赐的光中,而活出“完全”的生活,也就是发自我们内心地努力在思想、话语、及行为上活出完全的顺服。按着我们所领受的光行在完全的顺服中,这对我们今生来说是相对的,但在来世将会是绝对的。 48所以你们要完全(行在光明中) 、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 B. 努力追求100%的顺服, 和在生命中做到100%的顺服不同
11.2 如此领受并依靠基督和祂的义的信心,乃是称义的唯一工具1;然而这信心在称义的人里面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始终有其他使人得救的恩德相伴,不是死的信心,而是藉着爱表达出来的信心2。1 约1:12;罗3:28;5:1;2 雅2:17、22、26;加5:6 第十一章 论称义 Of Justification 11.1 凡蒙上帝有效恩召的人,上帝也白白地使他们称义1。祂称他们为义,不是将义灌输给他们,而是赦免他们的罪,算他们为义,接纳他们为义人;不是因为在他们里面所成的,也不是因为他们所行的,而是惟独因着基督的缘故;也不是将信心本身,相信的行动,或任何其他福音所要求的顺服,归算为他们的义,而是将基督的顺服和补赎归算为他们的义2
* 主盼望我们在生活中为主做见证,将神当得的荣耀归给神。我们领受了从主来的救恩,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应当与神的国,神的心意相连接,并进一步的受差遣为主传福音使更多的人能蒙主的恩典。 * 主所差遣的12个门徒并没有显赫的身世或是高学历,他们大都是渔夫,但主却托付他们重任去为主传天国的福音,并给他们医病赶鬼的权柄
由创办人吴钟城先生(别名成师)于台南市旧海安路112之10号创立。 第二代吴明芳先生调整营业型态并迁移至长乐街2号(现今民权路3段2号) 第三代吴宗宪先生接触佛法之后,体会到佛法之精妙,以及佛教艺术对安定人心的功效,盼与大众结缘,于民族路现址成立“成记佛俱精品”。 成记佛具精品与府城地标古迹赤崁楼遥望相对,与祀典武庙、祀典大天后宫比邻而居, 吸收传统宗教文化的精髓,发扬现代佛教生活化的精神,创造融入现代家居的清净佛堂, 借由现场的摆饰与提案,让您可以掌控、设计与居家风格完美相容的佛堂, 让全家沉浸于现代佛教美学的力量